曹俊丨在传统与自然之间寻找艺术之魂
更新时间:2025-08-25 16:29 浏览量:1
在《我的艺术清单》节目中,两件经典作品成为核心话题,一件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溪山行旅图》,另一件是中西合璧的小提琴曲《梁祝》,曹俊围绕它们的艺术价值、创作背景与文化影响展开深入探讨,言语间满是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
谈及《溪山行旅图》,曹俊难掩推崇之情,“发疯似的”临摹了30多遍,每一次临摹都有新感受,直至达到“身在其中”的境界。曹俊表示,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尤为突出。它呈现了成熟的中国山水画“勾皴点染”技法与山水结构,在其之前的五代时期,山水画尚未发展成熟。更难得的是,范宽在作品中描绘出山川的“骨骼和灵魂”,完美践行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理念。从文化影响来看,临摹通透这幅画,便能深入了解中国山水文化体系,其影响力跨越了时空。曹俊直言,这幅画能激起自己内心的兴奋,面对这样的传世经典,中国人应心存敬畏,它所体现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自然”的传承方式,值得用一生去研究。
谈及《梁祝》,曹俊表示,这首弦乐作品是自己艺术创作思维方式的重要参照,它以西洋乐器小提琴为载体,巧妙彰显了中国民乐与戏曲的独特美感,还将这份美好推向世界舞台。
《梁祝》由两位年轻作曲家创作,彼时他们虽学习西洋音乐,却没有追逐“西化”风格,反而转向中国传统艺术汲取灵感。他们前往江浙民间,聆听小调、感受越剧旋律,将这些本土元素融入创作,最终成就了这首经典。在曹俊眼中,《梁祝》远不止是一首爱情曲子,更是一部“非常大的艺术作品”,它超越了单纯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音乐、戏曲与西洋乐器结合的崭新艺术形式,也让世界真正认知了中国戏曲的魅力,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新样式,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思维启发良多。
《溪山行旅图》与《梁祝》,一古一今,一画一曲,虽形式不同,却同样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也在对话中展现出艺术跨越时空、连接心灵的强大力量。
作品欣赏
《拱门》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90cmx207cm
《亘古一瞬》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90cmx138cm
《港湾》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90cmx207cm
《第一步》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90cmx207cm
《大音》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90cmx138cm
《春消息》设色金笺 210cm×300cm
《乾坤颂》设色金笺 100cmx200cm
《清潭鸣泉》水墨金笺 200cm×100cm
《秋水悠悠》设色金笺 200cm×400cm
艺术家简介
曹俊,著名旅美艺术家、纽约拿苏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画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工作室导师。先后获得巴黎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金奖,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时代艺术创新奖”、日本国际元宇宙大会艺术论坛“国际前卫艺术领袖奖”、纽约杰出艺术家奖、洛杉矶杰出艺术家奖。作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等中国重要展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美国波士顿学院美术馆、北京荣宝斋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代表作入编中、美大学教材,及《荣宝斋画谱》。作品《春消息》悬挂于人民大会堂;《荷语凝香》等作品陈列于新西兰国会及多国使馆。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学院、费尔费尔德大学、罗切斯特工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校举办中国艺术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