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泽的艺术之路丨水墨彩虹照前路,“五树六花”寄情怀
更新时间:2025-08-25 17:02 浏览量:1
一
1979年的4月,我年满26岁,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体育代表团的随团记者,住进了北京王府井大街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第四招待所主楼。此时,这里的主楼、副楼上住满了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军体等项目的体育健儿,其中有名震亚洲的中国男篮主力队员、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男篮主力队员穆铁柱、马连民、邢伟宁等,也有《水墨彩虹》一书所评介的著名画家张成泽的未来妻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乒乓球队队长唐惠芳。那年,她25岁。她个子不高,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她打球的技法娴熟,擅长右手横握球拍的削球打法,削出去的球又低又转速快,常常被对手称为“要用起重机才能拉得起来”。她曾获全国及省、市、县各级乒乓球比赛冠、亚、季军,1972年由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特招至军区乒乓球队,后任队长。“唐惠芳的步伐还特别好,别人一吊,她一下子就跑上来了,偶尔还攻一板,一板就能致胜。”“在小队员们心中,唐惠芳就像冬日里的阳光、冰雪中的红梅,能够抚平心灵的创伤,是疗养自己心灵的港湾。”……
(文/郝传更,引用自报告文学《勇士之歌》)
张成泽和唐惠芳结婚合影
那年,她和张成泽相恋两年还没结婚,各自都在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奋斗。而那届全军运动会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感受到一种春天的气息,不仅仅是自然的人间四月天,当时,大家在热烈议论着,我们的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春天也要来了。全军运动会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男女篮球队均获冠军,我连夜写了一篇关于这两场“激战”的报道,发回了《前卫报》。
郝传更
一年后,我认识了郝传更。他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装甲兵部队到《前卫报》协助工作,后调入前卫报社一科,成为一名编辑。传更兄长我一岁,身姿挺拔,浓眉阔面,话少低调。休息时大家冲进乒乓球室,低调的郝传更忽然爆发了,发出了报社同志们没见过的高抛发球,然后更是拉着前冲弧圈,打得对手找不着北。
郝传更的乒乓球水平在军区机关里名列前茅。而后大家陆续发现了他的更多才华:文采好,编写的版面、文稿频频受到领导的表扬;口才好,我记得每当我们一科开会,需要年轻编辑发言时,我基本都是寥寥数语结束,而传更却侃侃而谈,让领导们甚是赞赏;头脑好,传更入伍前便当过理化老师,在部队自学了几门外语,担任过坦克团外语教员。数理化以及文史知识更不用说,那是样样出色,真不是什么人都能与之比肩的。
我们那批年轻编辑当时不仅编辑任务重,业余时间还要参加“自学考试”“编辑职称考试”“自修大学考试”等。传更兄和几位敢于争第一、创一流的年轻同仁们,在考试前的那些夜晚复习,常常每晚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舌头都熬成黑紫色,之后在这些考试中过关斩将,冲冠夺魁。郝传更撰写传记时扎实细致的采访和真实震撼的记述,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
二
《水墨彩虹》是郝传更新近完成的又一部非常引人入胜的艺术品评之作。张成泽是郝传更的战友,也是我的好朋友。
当知道中央美术学院开始招生的消息时,张成泽心动不已。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的难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跃跃欲试者成千上万,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班仅招收数十人。浸润笔墨多年的张成泽在万千绘画侪辈中脱颖而出,一举金榜题名。
张成泽赴京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你是公司领导,就这么走了,多可惜啊!”张成泽笑说:“我自炒了鱿鱼。”
他在追求艺术道路上是决绝的,他的妻子唐惠芳也义无反顾地支持着他,一同面对挑战,这让人想到郭沫若的那首诗《凤凰涅槃》——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
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凤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
三
中央美术学院1999届中国画进修班师生合影
1999年9月9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班举行开学典礼,中央美术学院巨擘济济一堂:张立辰、崔晓东、田黎明、胡明哲、姚鸣京、于光华……他们个个高蹈独步,享誉海内外。
张成泽在张立辰先生及诸位教授、专家的传授中,领悟了如何用精湛的笔墨技巧展示自然美和艺术美,学习怎样用精彩的表达方式实现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生命的不断升华。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炎黄艺术馆副馆长崔晓东教授一连给国画进修班的学员们讲了六天课,还带着大家到炎黄艺术馆参观国宝珍藏,一连二十多天到北京十渡风景区写生。校内画坛大师级人物众多,重点学哪个?他的答案是,选学大师要选个人喜欢的、自己需要的、能指导自己的。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工笔人物画领军人物唐勇力教授,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坚持两端深入、中西融合、多元共进,以造型为基础,以笔墨为核心,在回溯传统的同时对工笔画进行了深入思考。唐勇力教授的绘画理论与实践让张成泽的认知跃上一个新台阶:只有打破工笔和意笔的传统对立模式,才能开拓现代工笔人物画异常自由的创作空间。只要我们做到了,就会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
正如张成泽在“妙趣自然——张成泽国画艺术展”开幕式上致辞时所说:“中国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的画作才触及到了传统中国画的一条小溪流,也就是说,中国画如果是一条长河的话,我的画只是这条长河中的一条小溪流。”就算张成泽先生的画作只是一朵浪花、一条小溪流,却也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其执着追求、奋斗的历程以及其突出的成就更令人赞叹。
为了追赶温暖的阳光,大雁不远万里飞翔。为了酿造香甜的蜜汁,蜂儿在花丛中奔忙。张成泽完成了自己的“凤凰涅槃”。
注:
五树六花——
五树:指糖棕、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
六花:指缅桂花、鸡蛋花、荷花、文殊兰、黄姜花、地涌金莲。
指神圣之树,美丽之花。
(文/苗长水,曾任《前卫报》文艺编辑,原济南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来源:美篇@习文)
画家简介
张成泽,山东滕州市人,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翰林书法院副院长,中华爱心书画研究院艺术总监。
绘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两次获奖,多次入选;二十余幅作品获山东省、济南军区美展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