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纯电车上珠峰:一场耗资千万的“行为艺术”?
更新时间:2025-08-25 19:23 浏览量:1
"
当蔚来CEO李斌吸着氧气瓶,驾驶全新ES8驶入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在镜头前宣布“所有蔚来用户都可全程换电到珠峰”时,直播间弹幕沸腾了。云端之巅,一座银白色换电站内,机械臂正为一辆ES8更换电池,用时3分09秒。
"
毫无疑问,这场被精心设计的“登顶仪式”,成为8月16日蔚来Power Up 2025加电日的高潮。然而当掌声散去,一些问题浮出水面:在人类生存都艰难的世界屋脊,斥巨资铺设换电站究竟服务了谁?我们真的有必要开一辆纯电车上珠峰吗?
简单回顾一下李斌此次珠峰之行。李斌顶着高反,乘坐全新ES8,从西藏日喀则,一路换电到达珠峰大本营,全程直播。G318全长 2950 公里,海拔落差超4000米,蔚来宣称用了15 座换电站串联,平均每200公里一座。
蔚来为这场高原秀付出成本惊人。单座换电站成本高达300万元,而高原建设还要叠加特殊支出:防冻材料需耐受-40℃极寒,运输靠直升机吊装,维护团队常驻缺氧环境。业内戏称其为“ROI算到下世纪”的项目——毕竟318国道全年电动车流量不足十万,而珠峰换电站每日服务车辆可能只有个位数,甚至是零。
所以珠峰的换电站服务谁?只能服务很小众的一群人。蔚来更多是借‘珠峰都有换电站’来为8月21日上市的ES8造势,同时宣传‘油车能去的地方电车也能去’的用车场景。
换句话说,电动车征服珠峰更像车企的执念,而非用户刚需。毕竟要开车到珠峰,不一定非要开纯电车。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是制造和使用工具,而聪明的人类会选择和使用更适合的工具。在现阶段,开油车或者混动车去珠峰,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
或许会有车主说,我只有纯电车,就想去珠峰行不行。也不是不可以,要知道,这些年经过不少车企的布局,如今川藏线318早已布满充电桩,适用于所有符合国标快充口的电动汽车,就连定日县也有充电桩。
但油车能去的电车真的能去吗?未必。在西藏、新疆等广袤无垠的地方,并非只有G318这一条路,很多偏远地区的高速公路到国道、乡道,依旧有待建设。即使蔚来全国布局8159座充换电站看似庞大,每到节假日高峰时期,热门线路,车主也要面临抢换电站的博弈中。
如此来看,蔚来珠峰换电站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珠峰换电站更像是一枚技术胸章,彰显蔚来的企业使命。耗资巨大把换电站放在珠峰,常规来看不符合经济效益,却也符合蔚来的价值观。不过心怀梦想是好事,但也有太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当蔚来工程师在海拔5000米风雪夜抢修设备时,城市车主正为抢不到换电名额焦虑;当纪录片播放量破百万引发民族自豪感时,去珠峰换电的寥寥无几。蔚来珠峰换电站如同新能源时代的图腾柱,刻满技术宣言却远离人间烟火。
毕竟对多数人而言,征服通勤路上的“早高峰垭口”,远比登顶珠峰更迫切。在极端环境里,‘可靠比噱头金贵”,若真要去世界之巅,一辆油箱80升的陆地巡洋舰,或许比背着换电站的电动车更懂敬畏自然。
蔚来的县县通还没布局完成,换电站就已经到了珠峰。并不是说去珠峰布局换电站没必要,但集中资源优先解决用户实际需求的问题,等到燃油车只剩珠峰这样极端场景应用的时候,再把这块版图拼接上,或许会更令人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