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名家专访》李长安——2025全球百杰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5-08-25 22:15  浏览量:1

李长安,男,生于1950年,住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太峪镇街道。在大集体時期,在几个大工程上,如水电站,梅七线,治理太峪河,先后曾任公社連部、营部、公社治河指挥部技术员兼保管员,84年后曾任彬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太峪分会主席,主任,会长30余年。并兼任彬县工商联合会太峪分会主席,主任,会长30余年。86年曾出席陕西省召开的私营企业,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会后省委书记张勃兴和代表们一起合影留念,现在他还保存着那张珍贵的黑白合影照片。现在是彬州市书画协会会员,咸阳市老年诗词书画协会会员,陕西省老年诗词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華人民共和国一级书法师,国粹艺术名家,走向世界国礼艺术家,文化强国2025书画百强艺术家,CCTV签约艺术家。

在数字洪流冲刷一切痕迹的时代,李长安的书法作品像一块固执的界碑,标记着人类手工文明最后的疆域。这位出生于1950年的艺术家,用七十余载的生命长度,在宣纸上留下了比时钟刻度更为精确的时间计量方式——每一笔枯润浓淡,都是光阴的等高线;每一处飞白牵丝,皆为岁月的年轮。

李长安的书法世界存在着奇妙的时空悖论。那些看似随性的笔触,实则是经过数十年严苛训练的精确控制;那些仿佛瞬间完成的线条,却凝结着书法史千年的重量。观其楷书,方正处可见颜筋柳骨,圆润处又现虞世南风韵,这种对传统的消化不是简单的拼贴,而似老树新枝,自然生长出个人风格。他的行草尤为令人惊叹,在迅疾中保持从容,在放纵时不忘法度,恰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既能纵情高歌,又可低眉沉思。

细读李长安的作品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演变轨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还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笔法工整谨严,章法稳妥均衡;九十年代后逐渐放开手脚,线条开始有了呼吸的节奏;及至新世纪,他的书法已完全进入化境,不再拘泥于某家某派,而是将历代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这种演变不是刻意求变的结果,而是时间在人身上自然发酵的产物,如同老酒,越陈越醇。

李长安最令人动容之处,在于他对"慢"的坚守。在这个以秒计算价值的时代,他依然保持着每日晨起临帖的习惯,用数小时完成一幅作品,甚至为等待一个恰当的书写状态而搁笔数日。这种近乎奢侈的时间投入,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罕见的"时间厚度"。看他的大字行书,能感受到笔锋在纸面上缓慢推进的摩擦力;品他的小楷,仿佛可见时光在毫尖凝聚成墨的过程。这种质感是任何数码字体都无法模拟的生命痕迹。

从技术层面分析,李长安对墨法的掌控已达出神入化之境。他善用枯笔,在飞白中营造空灵意境;精于涨墨,在浓淡间构筑立体空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屋漏痕"的自然运用——那种笔画边缘微微晕染的效果,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笔墨与纸张长时间对话产生的自然印记,记录着书写时的湿度、温度和心境。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李长安书法的指纹,无法复制,难以伪造。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重新审视李长安的创作,会发现其价值远超出书法本身。他的作品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与现代人的心灵需求。当人们在虚拟现实中迷失方向时,他那些带着纸香墨韵的作品,提供了重新触摸真实的可能;当快节奏生活使人异化为效率机器时,他的书写过程本身就成为对抗异化的诗意实践。

李长安的书法之所以耐看,正因为那不是单纯的形式美,而是一个人用毕生时间修炼出的生命状态。每个字都是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经历过的悲欢。那些线条不仅存在于二维纸面,更延伸向三维的时间纵深,邀请观者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时空。在这个意义上,欣赏李长安的书法,不是观看一件静止的作品,而是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站在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门槛回望,李长安的书法实践给予我们珍贵的启示:真正的艺术从不是时代的应声虫,而是时间的酿酒师。当许多当代艺术在追逐潮流中迷失自我时,这位老人用最传统的方式,书写着最当代的命题——如何在时光流逝中保持人的尊严与温度。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写给时间的情书,也是留给未来的路标。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