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收官:悲剧收场,艺术还是现实?
更新时间:2025-08-26 16:21 浏览量:1
当费家大院的朱漆大门缓缓关闭,绣绣苍老的手最后一次抚过门环,无数观众的心也被狠狠揪住。《生万物》这部霸屏多日的年代剧,最终以一场“全员意难平”的结局落幕,有人赞其“真实震撼”,也有人怒斥“编剧冷血”。这场关于悲剧美学的争论,究竟谁对谁错?
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家族。费家嫂子守着摇摇欲坠的门楣,宁苏苏天真烂漫却被迫替嫁,绣绣隐忍半生只为守护家人。她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被时代的枷锁牢牢禁锢。
苏苏的悲剧最为刺痛人心——她好不容易挣脱封建婚姻的阴影,与真心待她的郭龟腰相爱,却在即将迎来新生活时,被执念深重的嫂子毒死。网友对此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有人质问:“难道反抗封建就必须以死亡为代价?”
抗战胜利后,封大脚成为生产队长,却在一次抗洪任务中牺牲,留下绣绣孤独终老。更耐人寻味的是傻挑的怀孕之谜:村民逼铁头认下孩子,但门口莫名出现的补品暗示真相或许另有隐情。
这些未解的悬念,让观众在唏嘘之余,更深刻地体会到乱世中小人物的无力感。有观众联想到《白鹿原》中田小娥的悲剧,感叹:“旧时代的女性,似乎注定要用鲜血才能换来一丝觉醒。”
垂暮的绣绣在幻觉里与逝去的亲人重逢,而银子与铁头终成眷属的安排,成了全剧唯一的暖色。这种“九分苦一分甜”的叙事,恰恰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残酷真相:封建制度的瓦解并非童话,而是无数个体用血肉铺就的路。正如一位历史学者评论:“《生万物》的‘虐’,恰恰是对历史的尊重。”
当片尾曲响起,荧幕前的我们是否该思考:今天的自由平等,是多少个“苏苏”“绣绣”用生命换来的?那些指责编剧“为虐而虐”的声音,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大团圆的麻醉。
而《生万物》的价值,正在于它撕开了这层麻醉,让我们直面历史真实的痛感。如果一部剧的结局让你如鲠在喉,那不正说明它戳中了时代最深的伤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