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您的“开学季反诈套餐”已到货,请查收!
更新时间:2025-08-26 16:46 浏览量:2
@同学们
假期余额已不足
请尽快收拾好心情回归校园
告别炎热的暑假
新的一学年即将开始
我们特为同学们送上
“开学季反诈套餐”
希望广大师生、家长能认真阅读
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PART 01中小学篇
01虚假缴费收费类诈骗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潜入班级群后,仔细观察老师发言习惯及群内聊天规律,再伺机套用老师的头像、昵称进行冒充,随后通过发布虚假缴费通知,附付款链接或二维码,引诱家长或学生转账。
警方提醒:群管理员要开启加群验证,落实实名制度,避免诈骗分子浑水摸鱼进入班级群。家长或学生们看到群内或私信收费通知时,应保持警惕,可通过电话与老师核实,切勿盲目转账汇款。
02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类诈骗
诈骗套路:骗子在网上宣称赠送游戏皮肤、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甚至骗子还会冒充公安民警,称“不按照要求操作,你和你的家人就会被警察带走”,并发送“小朋友被警察抓捕”的虚假照片恐吓未成年人,胁迫未成年人转款,或引导下载带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按要求操作,骗子获取银行卡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信息后进行盗刷。
警方提醒:
03电话手表类诈骗
诈骗套路:不法分子常以手机欠费、手机丢失为由接近孩子,然后提出借用孩子的电话手表。一旦不法分子拿到电话手表,他们就会伺机窃取其中的电话卡或是换上一张废卡,并恐吓孩子不准告诉家长。有的骗子还会以每小时几百元不等的报酬,诱骗低龄中小学生出租、出售自己的电话手表、电话卡,然后利用窃取、租借、买卖来的电话卡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家长应告诉孩子,不要随意外借电话手表或手机,电话卡一旦被盗或被抢,立即挂失或注销,并及时报警。
04追星类诈骗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针对同学们中的追星族,将他们拉入粉丝群、后援会,以售卖演唱会门票、偶像签名、周边产品等为由,诱骗同学们付款后,不提供相应产品。或在各大社交平台中冒充明星,与同学们添加好友,随后以明星的律师身份联系,以同学们涉嫌泄露明星隐私为由,恐吓同学们配合调查,诱骗同学们使用家长手机转账。
警方提醒:家长们非必要无需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谨慎开启免密支付。同时,引导孩子不要盲目追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切勿随意添加陌生好友。
PART 02大学生篇
01刷单返利类诈骗
诈骗套路: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陌生快递中奖卡片、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同学们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同学们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同学们不断转账。
警方提醒: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在校学生是主要受骗群体之一。
02虚假网络游戏交易类诈骗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以及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与同学们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诱骗同学们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理由,要求其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警方提醒: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等物品请通过正规网站平台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
03购买演唱会门票类诈骗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通过制作虚假购票网站或发送虚假链接,或自称有“内部渠道票”“黄牛票”转售,或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虚假售票信息,或自称票务平台客服,声称购票订单有问题需退款或重新支付,引导你点击虚假链接或提供银行账户信息进行诱骗,同学们付款后却无法收到门票,或直接被诈骗分子拉黑删除。最终,不但遭受财产损失、错过演唱会,还要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警方提醒:购买演唱会门票务必选择正规票务平台,不要轻信“内部渠道”和“黄牛票”,谨慎对待陌生链接和客服信息。
04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同学们取得联系,以同学们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同学们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为阻断同学们与外界联系,诈骗分子通常要求其到宾馆等封闭空间配合工作,诱骗其将所有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公检法等政府部门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不会通过网络出示通缉令等法律文书,遇到民警上门预警劝阻一定要积极配合。
05机票退改签类诈骗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姓名、身份证号、航班信息等,冒充航空公司客服致电。以航班延误、取消或系统故障为由,主动提出赔偿或改签服务,诱导受害人下载指定APP,并通过屏幕共享功能窃取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盗刷资金或以“验证账户安全”“确保理赔通道畅通”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警方提醒:在接到类似航空公司电话、短信时要通过官网核实,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更不要通过任何方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06警惕“两卡”犯罪
非法出租、出售、购买“两卡”(包括手机卡、物联网卡、个人银行卡、单位银行账户及结算卡、支付账户等)用于犯罪活动或者被他人用于犯罪,情节严重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即通常所说的“帮信罪”。除了广为人知的出售、租借银行卡用于跑分洗钱以外,电话卡以及电话卡关联的互联网账号用于电诈违法犯罪的活动更为隐蔽,带来的法律后果却更为直接。
警方提醒:
凡向违法犯罪分子出租、出借、出售、购买“两卡”都是违法犯罪行为,易触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诈骗罪等罪名。
同学们要增强防范意识,切莫贪图小利,成为犯罪的“帮凶”。一旦发现涉“两卡”犯罪线索,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