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从《女驸马》到黄梅戏革新者,一位艺术家的破圈之路
更新时间:2025-08-26 22:11 浏览量:2
> 一场戏,六百年,她从传统中走来,却打破陈规桎梏,为黄梅戏注入现代活力。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段人人能哼唱的经典唱腔,从1958年首次亮相至今,已经回荡了六十余载。但当韩再芬站在2022年安徽春晚舞台,与青年歌手陈梓童用RAP混搭黄梅戏演绎《青春黄梅》时,全场沸腾了。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开启了黄梅戏的破圈之旅。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曾面临传统艺术普遍的困境:观众老化、市场萎缩。但韩再芬——这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却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从《女驸马》到《徽州女人》,从舞台到荧屏,从传统戏楼到网络直播,韩再芬用创新与坚守,书写了一段黄梅戏的革新传奇。
---
01 少年成名,天赋与努力成就经典
韩再芬与黄梅戏的缘分仿佛是天注定。1968年出生于安徽安庆的她,母亲是黄梅戏演员,从小耳濡目染。10岁学戏,12岁就担任主角,16岁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而一举成名。
年轻时的韩再芬不仅天赋过人,更以努力见长。她清新脱俗的容貌与风姿娉婷的舞台表现,很快赢得了观众喜爱,但她从未止步于外表优势。
1999年,韩再芬主演的《徽州女人》荣获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和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这部作品以极简的戏曲美学讲述了一个女子35年的守候,从“嫁”到“盼”,从“吟”到“归”,展现了东方女性的隐忍与坚韧。
《徽州女人》从1999年推出至今已演出近1000场,成为韩再芬的代表作之一。
02 改革创新,带领院团走出新路
2005年,韩再芬接手安庆黄梅戏二团,剧团改名为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当时的剧团账面上只有2000元,靠国家一年补贴几十万元维持运转。
面对困境,韩再芬没有退缩。她带领剧团迈出了极其艰难的改革步伐,作为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试点单位。7年后,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组建,韩再芬出任董事长。
韩再芬抓得最多的是两条:创作新戏,培养新人。她一直把打造优质产品作为剧院发展的大战略。
除了《徽州女人》,这些年来,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还创作了《浮生六记》《公司》《途中》《靠善升官》《邓稼先》《金粉世家》《祝福》《鸭儿嫂》《倾宁夫人》等十几部新戏,题材、形式、风格丰富多彩。
03 培养新人,构建人才梯队体系
韩再芬深知,一个剧种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新人不断被观众喜爱。她不提倡演员“甘当配角”,而是要求青年演员“人人能当主角”。
为此,她鼓励青年演员放眼全国剧种,挑选自己心仪的剧目,经综合评估、统筹安排,移植到黄梅戏来排演,极大激发了年轻人的积极性。
剧院专门组建了再芬黄梅青年团,由国家一级演员李萍担任青年团团长兼“星探”。2013年,再芬黄梅公馆开馆营业,青年团演员成为这里的主力军。几十出小戏、折子戏轮番上演,人人都有机会演主角。
有观众评价,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舞台让人感觉“格外养眼,格外悦耳”。如今,再芬黄梅公馆已陪伴观众度过2000多个夜晚,被誉为“安庆市文化客厅”。
剧院现在已拥有老中青“三级梯队”的人才资源,拥有20多名90后优秀青年演员。这种梯队建设为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04 跨界融合,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
韩再芬认为:“创新是黄梅戏的生命,要创新就必须用现代人的审美方式重新构建表达空间。”
“破圈”发展是黄梅戏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韩再芬指出:“黄梅戏灵动质朴,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可以与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事物完美嫁接,呈现新的面孔。”
除了2022年春晚的RAP与黄梅戏融合尝试,韩再芬还将黄梅戏与其他姊妹艺术搭档,派生出“京黄交响”“黄越版《梁祝》”“黄评版《小城安庆》”等创意作品;将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打造成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国风连载漫画。
这些创新尝试获得了市场认可。《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中国传统剧种与剧目,黄梅戏和《女驸马》均居首位。
05 市场导向,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韩再芬深知,在新形势下,坚持走演出市场化道路,向市场要效益,叫好又叫座的演出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
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每年在国内外演出400多场,不只在北京、上海等地,而且在云南、贵州、青海等地也很受欢迎。至于省会合肥,每年都安排有演出季,迄今已经演出了12季。
2023年2月28日,再芬黄梅精心打造的常态化Live直播《再芬黄梅公馆·看戏》开启新年首播,三个小时的直播里,5个直播平台累计突破350W人次。
观看人数从235W到320W再到350W……在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再芬黄梅用高质量发展理念探索技术创新与艺术实践的融合突变,取得了一系列前瞻性成果。
06 荣誉等身,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
韩再芬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广泛认可。她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白玉兰戏剧奖”。她还荣获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韩再芬表演艺术史作为世界不同文化经典,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记录、收藏和永久保存,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入选该项目的中国戏剧艺术家。
2021年,韩再芬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对黄梅戏艺术数十年的坚守与创新。
如今,当我们走进再芬黄梅公馆,依然能看到韩再芬的身影。她时而认真观看台上年轻演员的表演,时而与观众交流。台下掌声阵阵,那是观众对戏曲工作者最大的鼓励,也是激励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从1984年16岁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到如今成为黄梅戏创新的领军人物,韩再芬用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证明:传统艺术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焕发新生的活态艺术。
“对于黄梅戏来说,时代是出卷人,从业者是答卷人,观众是阅卷人。”韩再芬如是说。
她交出的这份答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