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藏各种古代木雕2万余件,不只是艺术品更是“立体史书”
更新时间:2025-08-26 23:23 浏览量:1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实习生 向思强
在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内的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里,200余件古代木雕静静陈列。年过六旬的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馆长赵雄,共收藏超过2万件古代木雕。这些木雕作品雕工精湛、形象灵动,问世的时间上至明清,下至近代。这些作品从市井百态到潇湘八景,从爱情故事到神话传说,不一而足。它们不只是艺术品,更是一部“立体史书”,真实再现了湖湘乃至中华大地往昔的风土人情与社会风貌。
木雕中的民生画卷
赵雄收藏的木雕中,有不少反映古代百姓职业的作品,其中“渔樵耕读”是重要主题。这些木雕里面的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有钓鱼的、收水稻的,还有私塾教书的……这些木雕并非简单地刻画劳动场景,更融入了湖湘人“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内涵。
“有幅木雕左上方刻画男子赶考、妻子相送的情景,右上方则罕见地出现男子为妻子端茶送水的画面,体现出湖南人对平等精神的追求。”赵雄向记者介绍,这些木雕作品生动诙谐,透露出淳朴的情趣。
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里一个展室里,赵雄特别整理出“古代文人一生”系列木雕,从抓周、入学、赶考、中举,到打马还乡、加官晋爵,完整呈现出一个文人成长的过程。其中一座书院外景雕件,左上方刻有文峰塔——那是书院的象征,也体现了湖湘人崇文重教的传统。
传统民俗里的浪漫情怀
“七夕就要到了。你看,这些木雕刻画的是对美好爱情、美好婚姻的追求,充满民俗趣味和人文温度。”赵雄介绍道。
记者看到了一幅“张生爬墙图”木雕,故事来自《西厢记》,刻画张生为见崔莺莺翻越寺庙墙头的场景,一旁还有“听琴”“拷红”等情节,细腻动人。
“雀屏射箭”则讲述唐高祖李渊为了求娶前朝将军的女儿,一箭射中屏风上雀鸟的眼睛,终成佳缘。
这些木雕作品中还有“唐伯虎点秋香”的传说故事:唐伯虎为了接近秋香,不惜“委屈”自己去做一个打扫院子的仆佣。这些画面不仅故事性强,也反映出古人对浪漫缘分的追求。
此外,丢绣球、迎亲拜堂等传统婚俗场景也在木雕中一一呈现,让我们得以窥见古时湖南地区的家庭观念和婚恋习俗。
十分传神的湖湘风情
湖湘古代木雕不仅雕人刻事,更绘景写意。赵雄特意开辟“古代风景展厅”,陈列“潇湘八景图”“洞庭秋月”“远浦归帆”“渔村夕照”等主题木雕,重现湖南往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些木雕中所呈现的,不仅是山水之美,更是一种人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精神状态。如“白娘子寻夫图”“捕鱼遇仙图”等,融合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体现出湘人敬畏自然、富于想象的地域文化特征。
“湖湘木雕既有北方的粗犷大气,又不乏南方的精巧细腻,尤其在人物神情和情节构图上,格外注重写意与传神,这与湖湘文化中务实、敢为、重情、尚义的精神一脉相承。”赵雄如是说。
生于1963年的赵雄,从1995年起踏上木雕收藏之路,至今已整整30年。赵雄早年从事教育行业,也曾远赴海外交流。1995年,他投身收藏界。“一开始收的是瓷器,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更适合木雕。”赵雄回忆道,“第一件藏品是一对木雕花瓶,没想到,就这么收了30年。”他收集的木雕从明清到近代的床、家具、雕像、神像等。为寻得心中所爱,他踏遍湖南乡野,也远赴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收藏路上并非总是坦途,他也曾吃过亏、上过当。“每收一件藏品,我总会仔细清洗。有一回,一件‘藏品’洗着洗着竟露出白底——原来那是塑料仿的。”尽管有过这样的哭笑不得的时刻,他却从未停下脚步。
30年如一日的坚守,不仅让赵雄成为古代木雕的收藏家,更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据记者了解,为了收藏这些古代木雕,他花费了1000多万元,在星沙专门建了两栋楼来收藏这些古代木雕。到目前为止,他出版了10余册与中国传统木雕有关的书籍。他收藏的木雕作品不仅在中国多地进行过展览,还远涉重洋在美国开办“中国传统木雕展”,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木雕,我们仿佛能触摸到湖南古老的土地上那些勤劳、朴实、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