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独家专访!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总导演红涛:用艺术铭刻雪域欢歌

更新时间:2025-08-27 11:25  浏览量:2

图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雪域欢歌》演出现场。图源:西藏日报

8月20日晚,西藏大剧院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雪域欢歌》在这里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同西藏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观看演出,与现场观众一同感受雪域高原60年的沧桑巨变与幸福图景。

这场情感浓烈

精彩纷呈的晚会

背后既有总导演红涛

及其团队数月的匠心打磨

更凝聚着

西藏所有文艺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

是全区文艺力量共同书写的雪域赞歌

近日

红涛导演接受专访

分享了

《雪域欢歌》创作中的思考与感悟

以篇章为脉,串联西藏60年光辉历程

“整台晚会的核心,是用艺术语言讲好西藏60年的发展故事。”红涛导演开篇便点明创作初衷。为清晰呈现西藏不同历史阶段的风貌,团队将晚会精心设计为三个篇章,形成一条连贯的“时光线索”。

上篇以《幸福的起点》《踏歌庆贺》《农场五朵金花》等歌舞为载体,用生动的舞台场景还原建设初期的火热画面,“我们希望通过舞者的动作、旋律的节奏,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艰苦奋斗却充满希望的年代,看到西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坚定身影。”

中篇则聚焦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情境歌舞《奔跑的高原》用充满活力的编排展现雪域高原的蓬勃生机,歌曲联唱《家乡美》以熟悉的旋律唤起观众对家乡发展的共鸣,配乐讲述《厚爱》更是以温情笔触传递党和国家对西藏的关怀。红涛导演强调:“这一篇章的关键是‘变’,我们要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改革开放如何为西藏注入新活力,让高原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

下篇作为晚会的高潮与升华,通过《新的征程》《嘎拉村的欢笑》《我们都是亲兄弟》等作品,勾勒幸福新西藏的美好图景。尤其是《同心共舞新时代》,以恢弘的场面、激昂的旋律将晚会推向顶点。“下篇要传递的是‘希望’与‘团结’,”红涛导演说,“从嘎拉村的乡村振兴实践,到各族群众‘都是亲兄弟’的深情,再到‘在祖国的怀抱’里奋进,每一个节目都是西藏当下发展的缩影,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细节与温度

真实故事打动人心

谈及晚会的创作细节,红涛导演提到最多的是“真实”与“共鸣”。开场歌舞《感谢您·“图吉切”》选择用藏语中的“感谢”开篇,既贴合西藏本土文化,又直接传递出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情,“‘图吉切’这三个字很朴素,但包含着西藏人民对党的深情,用它拉开晚会序幕,能瞬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在节目选择上,团队摒弃了宏大叙事的空洞表达,转而聚焦具体的人物与故事,多个代表性节目背后,都藏着动人的真实过往。红涛导演特别提及《农场五朵金花》:“这个节目灵感源自我在西藏博物馆看到的一张老照片——照片里一位藏族女子拖拉机手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一下子就触动了我。”而照片背后,是西藏第一批女拖拉机手的故事,她们干起活来和男拖拉机手相比毫不逊色,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农场的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她们为“五朵金花”。她们中有人与汉族、广西知青结为连理,一起扎根雪域,用青春与坚守,成为民族团结与建设事业的鲜活象征。

另一个亮点节目《嘎拉村的欢笑》,创作背景同样与“真实”紧密相连——它源自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走过的嘎拉村。更让团队备受鼓舞的是,在节目排练期间,大家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字里行间的关怀与期许,为节目注入了更多温暖与力量。“那种感觉如逢甘露,让我们更坚定了要把嘎拉村的幸福故事讲好、讲透的决心。”红涛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

“我们不想喊口号,而是希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切口’,让观众感受到西藏发展的温度,体会到各族人民的幸福感。”这既是红涛对节目创作的要求,也是《雪域欢歌》能够直抵人心的关键。

团队与精神

800人通宵打磨,只为最好的呈现

一场高质量的晚会,离不开台前幕后每一个人的付出。《雪域欢歌》的创作团队,堪称西藏文艺力量的“集结号”——晚会集结了西藏七地市、自治区三团、军区文工团及各县艺术团最优秀的演员,前后台工作人员总计近800人。

幕后花絮

回忆起创作过程中的难忘瞬间,红涛的语气里满是动容:“有一天我们安排了全体人员通宵排练,从夜幕降临一直到次日清晨十点,整整十几个小时,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演员们累极了,就靠在侧幕布上短暂休息,可只要音乐一响,大家立刻精神饱满地起身,全身心投入表演。”

谈及团队的这份坚持,红涛忍不住感慨:“看到大家这种全力以赴的精神状态,我就知道,没有什么任务是完成不了的。这不仅是对艺术的敬畏,更是对西藏60年发展成就的致敬。”正是这份凝聚力与使命感,让《雪域欢歌》最终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效果。

影响与启示

守正创新,树立西藏文化新坐标

在红涛看来,《雪域欢歌》不仅是一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庆典晚会,更是一次西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与创新实践,承载着引领西藏文艺创作方向的重要意义。

“守正创新是总书记文化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论述,也是我们创作这台晚会的核心遵循。”红涛表示,整台晚会始终立足西藏传统民族文化根基——从藏语歌曲的韵律、传统舞蹈的语汇,到演员服饰上的民族纹样,都保留了最地道的“西藏味道”;同时,团队又融入当代审美与时代精神,比如用现代舞台技术呈现高原的壮阔风光,用年轻化的编排演绎传统歌舞,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他坚信,晚会中运用的音乐创作手法、服装设计理念、舞蹈表现形式等,未来或将成为西藏文艺创作的“新坐标”,为更多创作者提供借鉴,推动西藏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雪域欢歌

永续传承

晚会接近尾声时,《同心共舞新时代》的旋律响起——56个民族的演员身着各民族盛装,手拉手、心连心在舞台上起舞,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在红涛眼中,这个节目正是整台晚会的精神落脚点:“团结、感恩、奋进,这三个词贯穿了《雪域欢歌》的始终。”

总导演红涛

“在这场晚会里,艺术不只是单纯的表演,它还是历史的记载——记录西藏60年的沧桑巨变;是情感的传递——传递各族人民对党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更是时代的回响——回响着新时代西藏奋进前行的脚步声。”

“今天的西藏,人民的幸福感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采访最后,红涛导演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他希望通过晚会传递的核心信息。而这场充满温度与力量的《雪域欢歌》,正是西藏60年幸福历程最灿烂、最生动的注脚。

编辑:文化西藏

【主编:谭其露丨编辑:桐桐】

大家好呀!我们是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官方账号,想了解更多关于西藏旅游干货、西藏风土人情的小伙伴,请多多点赞、评论、分享!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