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三十载 剪纸艺术在长春腰十小学扎根生长
更新时间:2025-08-27 13:32 浏览量:2
在长春腰十小学校的红砖教学楼里,剪刀与红纸摩挲的沙沙声,已流淌了三十载。这所始建于 1948 年的老校,正以剪纸为媒,让千年非遗技艺在校园里扎下深根,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鲜活纽带。
剪纸技艺与这所学校的渊源始于1992年。当时还在学校任教的教师曹继红发现,孩子们上美术课常因材料不齐犯难,便在心里就琢磨着,得找个让所有孩子都能轻松参与的方式。曹继红的得意门生、现任美术教师张立杰回忆说:"出身剪纸世家的老师当时灵机一动,选择了剪纸创作。她说,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让所有孩子都能轻松参与。老师说,当时看到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欢呼雀跃,更让她笃定了方向。"
1993 年,剪纸正式走进腰十小学的美术课堂。曹继红亲手编写 12册剪纸校本教材,牵头成立剪纸社团,让这门手艺从最初的想法落地为常态教学。如今,张立杰接过了曹继红手中的剪刀教学生们剪纸。张立杰望着正在创作的六年级学生感慨地的说:"剪纸最磨性子,能让孩子沉下心来。以前毛躁的孩子,现在能安坐两小时完成复杂作品。"
这些改变,家长们也看在眼里。家长邹小月:"不光动手能力强了,细心和耐心也练出来了。学校用这种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生活,我们打心底里认同和支持。"
走进校园,剪纸艺术的氛围扑面而来:走廊两侧,四大名著人物、56个民族风貌、唐诗意境化作流动的剪纸长卷;教室里,孩子们指尖翻飞,双喜字的喜庆、窗花的精巧、团花的繁复渐次显现。2013年,该校被教育部授予“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剪纸成为最亮眼的名片。
更动人的是,剪纸已超越单纯的手艺,成为串联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纽带。长春腰十小学校长吕岩介绍:学校探索出“剪纸+”融合教育模式。学古诗时,剪“飞流直下三千尺”,让诗意可触可感;上民族常识课时,剪56个民族服饰,让知识变鲜活;读四大名著时,用剪刀梳理人物关系,复杂脉络在红纸上清晰呈现。
六年级学生李鸿骏,为剪好《红楼梦》人物,翻遍书本琢磨神态。李鸿骏捧着剪好的《红楼梦》人物给记者看,眼里闪着光:"剪林黛玉时,我翻遍书本琢磨她的眉眼神态,现在书里的情节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
三十载坚守,从曹继红的一纸尝试到“剪纸+”模式的生根发芽,腰十小学让剪纸艺术在校园里活了起来,更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记者:徐冬雪
编辑:焦中可
责编:陈险峰、江莉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