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把普通话推广到社区农户
更新时间:2025-08-27 15:41 浏览量:1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宋鲲鹏 记者 庞珂)“我们现在敢用普通话讲故事了……”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的一位小朋友说,近日,他参加了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凤鸣秦岭推普实践团举办的普通话正音活动。
据了解,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凤鸣秦岭推普实践团围绕“调研、课堂、电商、非遗”四条主线,扎根秦岭腹地,采取“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凤凰镇街区、农户和商户,开展普通话使用情况田野调查。
在实践期间,团队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700余份,访谈覆盖老、中、青、少四代人群。调研数据显示,当地语言环境仍以方言为主,其中80%的中老年人存在显著的普通话沟通障碍。然而,92%的商户清醒地认识到普通话能力直接影响经营效益,更有78%的留守儿童渴望学会更标准的普通话。
实践团依托凤镇街社区教学点,开展普通话正音、推普手抄报、红色经典诵读等趣味课程,累计开设趣味课程12场,服务当地儿童与村民逾100人次。团队创新“语言游戏+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普通话学习融入日常对话和歌曲传唱,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在凤凰镇文化服务站,“普通话+非遗漆扇”体验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志愿者们将工序术语转化为普通话教学素材,带领村民“边做扇、边学话”。一位参与活动的老人感慨:“做扇子几十年,头一回有人教我用普通话说清每一道工序,这下给游客讲解更有底气了!”实践团通过“语言赋能非遗”的新模式,既提升了村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作者:宋鲲鹏 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