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留义 ||《艺术再现北京中轴线的壮美与恢宏》
更新时间:2025-08-26 18:40 浏览量:1
《艺术再现北京中轴线的壮美与恢宏》杨留义 || 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
/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家 杨留义/
7月27日至8月5日,由北京市文联与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杨留义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展”在北京市西城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展览旨在通过艺术的视角,引领公众重温申遗成功的喜悦,感悟中轴线所蕴含的“中正和合”哲学思想与壮美格局,进一步激发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的热情。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北京中轴线先农坛》112x247cm /
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杨留义深耕艺坛多年,始终致力于探索城市文脉的艺术化表达。展览精心呈现了他以北京中轴线15处核心遗产要素及周边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创作的城市山水画作品。他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笔墨技法,将巍峨的宫殿群、庄严的礼仪空间、古朴的坛庙建筑以及市井烟火气,巧妙地融汇于丹青画卷之中。
“他的作品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城市相融合,熔古铸今,独树一帜。本次展出的中轴线15处遗产主题力作,以山水意境勾勒宫殿坛庙,以淋漓墨韵晕染街巷烟火,让永定门的恢弘、景山万春亭的巍然、钟鼓楼的晨昏交替,在方寸画卷间焕发新生。这不仅是对中轴线壮美格局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其中蕴藏的礼乐文明、天人合一精神的深刻诠释,让观众在丹青墨韵中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认为,杨留义的中轴线主题城市山水画创作,再次以艺术之力展现中轴线的壮美与恢宏。
展览作品不仅生动再现了中轴线宏大的空间序列和建筑之美,更深刻诠释了其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沧桑,让观众得以在尺幅之间领略中华传统建筑美学与千年历史文脉的完美交融。“通过多年的城市山水画创作,使我感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如何为时代高歌,如何体现人的激情焕发,如何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和创作思维,如何创作出充满'高天厚爱"大地深情'的优秀作品,这是新时代赋予的神圣光荣的使命。”杨留义说。
/杨留义《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先农坛》作品捐赠/
在展览开幕式上,杨留义将其精心创作的作品《北京中轴线先农坛》捐赠给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这幅作品聚焦中轴线南端的重要遗产点先农坛,艺术再现了这一古代皇家祭祀农神、亲耕腊田的重要场所。
据杨留义透露,他正在创作一幅表现中轴线宏大建筑群的巨幅长卷《中轴风姿耀京华》:同时他将再利用十年的时间,努力创作出歌颂伟大祖国、歌颂首都北京、让山水融通城市的巨幅城市山水长卷《福耀中华》。
/杨留义 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展 媒体宣传汇总图册/
“一条轴线,贯穿古今。北京中轴线是活态的遗产,申遗成功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保护发展中轴线的新起点。中轴文脉需要多方协同守护,保护传承需要守正创新,需要全民参与,汇聚守护传承的磅礴力量。”马新明介绍,北京市文联积极参与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组织首都艺术家先后创作推出美术作品《京城之脊》、音乐作品《金色屋檐》、舞蹈作品《镇水神
兽》、摄影作品集《京华镜语:十年中轴光影志》、相声《幽默话中轴》、单弦儿《雨燕》、评书《北京中轴线与"道德三皇五帝"》、快板《层层见喜﹣中轴线》,连续举办北京"中轴杯"优秀曲艺作品展演,六大特色场地同时开演串联起中轴线"曲艺廊道",用丰富的艺术密码讲述中轴线历史故事,激活世界遗产当代价值,推动中轴文脉绽放新彩。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祖国首都——北京》220x600cm/
此次画展是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遗产保护成果的艺术献礼,更是面向未来,持续讲好中轴线故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创新实践。通过杨留义充满创造力和感染力的城市山水画卷,观众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的永恒魅力,感受其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北京中轴线之万宁桥》96x110cm/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北京中轴线故宫太庙》96x180cm/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故宫金秋》136x68cm/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北京中轴线外金水桥》69x144cm/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北京中轴线永定门》136x68cm/
/杨留义 城市山水《天坛之歌》136x68cm/
/杨留义 国画《中华之前门》136x68cm/
/《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图书/
/杨留义(前右二) 为嘉宾导览/
/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城市山水画画家杨留义致词/
杨留义简介
杨留义,河南省遂平县人,祖籍河南南阳,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城市山水画开创者。国家文旅部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记兼副主任、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院长、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研究办公室主任,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教授,北京市第九次文代会代表。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中国驻巴黎文化中心、中国驻贝宁文化中心、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大楼等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
作品《宋人词意图》《雅典卫城》《山不争高自极天》分别搭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天宫一号飞船遨游太空。曾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法国卢浮宫、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俄罗斯美术馆、普希金博物馆、纽约艺术馆、中国驻巴黎文化中心、中国驻贝宁文化中心、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联展以及作品学术研讨会。
1991年创作出我国第一件250米的山水画长卷《西南万里江山图卷》后,又于2018年6月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创作近400平尺的巨幅国画《崂山揽胜图》,为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创作巨幅国画《燕山揽胜图》,为香港回归10周年创作《十载辉煌》、澳门回归20周年创作《澳门吉祥》、庆祝建国70周年创作《祖国首都北京》、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创作《天骄西藏》、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百年大党·雄起东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作《东方明珠大上海》、纪念武汉解封一周年创作《武汉江山永固》,并为北京申奥、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分别创作了《长城颂》《奥运之光》《大美张家口·情牵冬奥会》等作品。
从200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创作的巨幅城市山水画《十载辉煌》起,开始了对城市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开创了历史先河,弥补了艺术空白。2017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建立了城市山水画艺术研究组织机构,并形成了“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研究”理论体系,理论著作及作品先后由天津美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百余家新闻媒体给予宣传报道,推出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艺术解读,打造出中国城市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符号,对中国城市山水画起到了创新引领性作用。在北京、河南、黑龙江、浙江、广东等地建立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馆,出版20余种个人画集及50余部作品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