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也开始玩艺术!四川彩稻如何用0.1%面积创造100%流量?
更新时间:2025-08-27 19:11 浏览量:2
说到稻田、打卡
你想到的是成片的金黄还是养眼的绿色?
还有一个另类赛道你知道吗?
彩色水稻,包出片!
8月24日,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62岁的成都市民王和带着4岁的孙儿登上观景台。眼前进入灌浆期的稻田,赫然用黑色和黄色水稻“画”出长90米、宽60米的巨幅熊猫图案,配有“温江一家亲”字样。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和林稻海稻田画。张帆供图
“很多人看到稻田画后都会问我,里面的黑色和黄色是给水稻染色了吗?其实不是,这是我院水稻研究团队与高校选育出来的两种景观专用彩色水稻新品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张帆说。
当下,随着乡村农文旅发展,各地稻田中由彩色水稻“绘制”而成的田园景观,已成为乡野间一道亮丽风景。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彩色水稻美则美矣,作为粮食本身,却有“硬伤”。
与高产商品米水稻相比,彩色水稻的产量普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我国主推的超级稻品种,亩产可达600-800公斤,高产区甚至超1000公斤;而纯观赏型彩色水稻亩产可能仅200公斤,且稻米口感粗糙。
水稻作为主粮,果腹为其第一“要务”。正因如此,个别网友批判彩色水稻选育是“不务正业”。
那么,彩色稻新品种培育真的不具价值吗?近年来,四川彩色稻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带着问题,记者开启走访。
颜值与产量的“悖论”
彩色水稻简称彩色稻,是指叶色、穗色等为常规绿色以外其他颜色的水稻。
“彩色稻并非现代科技的独创,而是古老的水稻种质资源。”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李平告诉记者,彩色稻是大自然进化变异的产物,在野生稻被驯化为栽培稻的过程中就已存在。
水稻叶片和米粒中的花青素让彩色稻与普通水稻的绿叶白米形成鲜明对比。彩色水稻主要分为彩穗稻和彩叶稻,前者是由于花青素在果皮、种皮内大量累积,使糙米呈现不同颜色,如红、黑、紫等颜色的稻米;后者叶片呈现白色、红色、紫色、黄色等,主要用于景观、标记等。
在产量方面,因为彩叶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因颜色不同而各异,紫叶稻和黄叶稻的产量可达一般杂交稻的六成左右,而白叶稻产量不及高产稻的十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彩色稻新品种培育存在难点:那就是自然变异产生的彩色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易发生性状分离,导致后代颜色不稳定,需通过杂交、回交等技术筛选目标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既要颜色稳定,又要适应四川多山地、多气候的种植环境,育种难度不小。”张帆介绍,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结合,四川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许多特色品种。
“彩色水稻稻田除了用于观赏之外,还具有防洪除涝、回灌地下水、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西昌学院副院长、水稻专家任万军补充说。
实验室到田间的“披彩”之路
作为农业大省、全国四大育种大省之一,四川在彩色水稻育种领域早已深耕多年。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立足农业多功能开发,率先筛选和培育出了一批景观型专用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并主持研制集成了以绿色提质、轻简高效栽培为核心内容的“稻田大地景观生态安全栽培关键技术”,被列为2020-2021年省农业主推技术。
自贡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选育出了红、黑米品种——“贡红1号”和“自贡黑米”,在大安区何市镇团结村试种。通过测产,单产普遍在350至400公斤;四川农业大学与科企院所等共同培育的“荣紫糯”“红香糯”,也是四川彩色水稻育种的优秀代表。
更令人振奋的是,8月24日,在温江区现代农业园区,记者见到了粉叶稻“绛珠仙子”“胭霞泼墨”、长粒黑米“墨香占”、长粒富硒红米“锦城胭脂”、绿叶白尖稻“雪翠丹青”等10余个彩色稻新品系。
四川彩色稻新品系。袁宇君摄
“各有特色,有的品种已经审定,有的还在区试。”张帆透露,这些“四川育”新组合中,将诞生更多优质彩色稻新品种。
“颜值经济”与产业链延伸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四川彩色水稻作为农文旅融合的新引擎,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不仅成为农业庆典活动和农业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元素,更成为多地提升旅游品质,带动民宿、餐饮、农事体验等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2021年,为庆祝三星堆“再醒惊天下”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广汉市金鱼镇采用不同品种和颜色的水稻种出了巨幅三星堆青铜面具图,空中俯瞰颇为震撼;近年来,温江原乡和林农耕文化节、邛崃乡村旅游节等代表性农业庆典活动都少不了彩色稻“助兴”。
广汉市金鱼镇彩稻图。受访者供图
崇州市道明镇,梁景村、竹艺村等多个村落打造彩色稻艺术景观,农民将紫色、黄色稻种按图案播种,夏秋时节稻田变身巨幅画卷,每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竹编手作店增收超百万元;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种植大户搞起五彩稻米种植+加工,按亩产600斤谷子可制糙米240斤,亩产值超2400元……
“田野为布禾为笔,彩色水稻不仅扮靓丽大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张帆说,虽然彩色水稻在全川种植面积不到所有水稻的千分之一,却通过科技育种与产业融合,成为多功能农业的亮丽名片。
记者手记 |彩稻多元价值赋能乡村振兴
彩色稻产量低于高产商品米,但彩色稻新品种选育绝非“不务正业”,因为它突破了传统水稻“以粮为唯一价值”的局限,精准契合了乡村振兴对产业多元、农民增收、生态保护、文化赋能的多样需求。
传统水稻种植高度依赖“产量换收益”,易受粮价波动影响,而彩色水稻能串联起种植、文旅、加工,卖原粮转向卖产品、卖服务,破解了传统农业效益低、抗风险弱的难题。
更重要的是,彩色水稻能成为承载地方文化、激活乡村活力的载体。川渝多地将彩色水稻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让稻田成为活的文化展示馆——
在什邡市师古镇,彩色稻绘制出什邡秦时置县、古蜀方国的独特城市标识及本地名产图案,结合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让文旅脉络以更生动的形式被感知。
什邡市师古镇彩色稻田。受访者供图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姜州镇中和村,汉彝融合村寨用黑白色稻勾勒出飞鸟、耕牛图腾,既展现了地方民族特色,又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豪感。
凉山州会东县彩稻图案。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这不仅吸引了外部游客,也让村民重新认识到本土文化的价值,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热门视频
撰稿: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刘佳
编辑:陈泳秀
校对:黄颖一
审核:余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