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学丨古画里的插花艺术(二)
更新时间:2025-08-27 19:18 浏览量:1
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插花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清 居廉 大英博物馆
纸本 立轴 设色 84x33 厘米
此幅绘花朝日出门赏花带回的各色鲜花插于瓶中,配以灵芝文石,更显清雅怡神。
象征意义:中国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风,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清陈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 立轴 设色 84x33 厘米
清 邹一桂 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 立轴 水墨 129x60.2 厘米
此画长青盆松,玉磬,寓意万年吉庆。尚有梅瓶及四蟹缘瓶而升,谐音「四海升平」之意。
历史文化: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称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显贵的象征,是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桂花,是官运亨通、文思长进和中秋团圆的象征;竹,是虚心和忠诚的象征;松,是威严与长寿的象征等等。另外,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组合一起,或根据它们的习性、或按照它们的名称的谐音,赋予一定的寓意。如玉兰、海棠、牡丹组合一起,名为“玉堂富贵”;松、竹、梅,名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等。
清 沈振麟
绢本 立轴 设色 35x52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