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安徽:演出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更新时间:2025-08-28 09:43  浏览量:1

扎根人民、呼应时代、拥抱变革——

​安徽:演出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8月江淮,暑气渐消,文艺氛围却愈发炽热。

在安徽合肥大剧院,话剧《今夜星辰》再度上演,观众依然热泪盈眶;夜色中的合肥街头,“遇见合肥”演艺巴士缓缓穿行,“包公”穿越而来,与乘客共唱共演;小小的手机屏幕中,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抖音刚一开播,瞬间引来数千人围观喝彩……从剧场到景区,从线下到云端,安徽文艺创作正以更开放、更融合、更创新的姿态,深度嵌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如何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怎样让文艺作品不仅“叫好”更“叫座”,不仅传承经典更拥抱时代?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安徽基层文艺院团,聆听幕后故事,感受他们在坚守与创新中走出的贴近人心、融合文旅、拥抱数字化的文艺新路。

以匠心打磨作品:舞台照亮历史与人

整个8月,安徽省话剧院院长段晓波几乎以剧院为家。话剧《今夜星辰》再次开启全省巡演,每场都座无虚席。谢幕时观众的掌声如雷,久久不散——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

该剧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妻子李佩为主角,聚焦他们从海外归来、默默奉献于祖国科研与教育事业的感人经历,自2020年首演以来,常演常新,不仅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更真正走进了观众心里。

段晓波始终坚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他看来,一出好戏,不仅要有深刻主题和精湛演技,更要有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

在新一轮演出中,团队对多处细节精心调整。例如,女儿得知父亲牺牲后独自从舞台深处走来,拉起手风琴,背景是无边的草原,灯光渐暗,琴声如泣如诉……这一场景的重新编排,极大增强了情感冲击力,让很多观众泪流满面。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已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生“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新生集体观看《今夜星辰》,通过艺术作品感悟科学精神,完成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很多学生看完后跑来握住我的手说‘我们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段晓波说,“这就是文艺的力量——它不只是在讲故事,更是在播种。”

“好戏安徽”精品剧目展演第三季8月启动以来,《今夜星辰》等7部优秀作品集中亮相,涵盖话剧、黄梅戏、庐剧、淮北梆子、音乐剧等多种类型。这些作品既保留传统戏曲的韵味,又融入当代审美和现实关怀,真正实现了“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承诺。

以文旅融合“破圈”:文艺走出剧场、走进风景

由安徽省歌舞剧院打造的大型音舞诗画剧《诗画安徽》,以诗人李白在安徽的足迹为脉络,融合诗歌、舞蹈、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现代舞美科技,将徽山皖水化作流动画卷,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视听体验。“仿佛跟着李白游了一遍安徽,诗中有画,画中有景,意境太美了!”演出结束后,有观众激动地分享。

然而,《诗画安徽》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成功的演出,而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一次尝试。安徽省歌舞剧院院长林玲表示:“该剧从创排之初就确立了‘可合可拆’的灵活属性,它既可以作为完整的剧目在剧场驻演,也可以拆分出独立章节,嵌入实景文旅项目中,甚至能够转化为中小学生研学课程的内容。”

像这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新案例,在安徽多地生动实践。

在黄山市大灵山旅游度假区,环境式行进演出《灵山恋》将戏剧情节与游客动线相结合,打破传统舞台边界,4个月演出近90场,接待观众超1.9万人次,实现经济转化近300万元,成为区域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在合肥“文一·津门水街”,原创“月湖交响”演艺秀成为景区标志,自2024年4月开演以来,带动客流超166万人次,显著提升了街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今年8月由安徽省歌舞剧院与合肥公交集团联合打造的“遇见合肥”演艺巴士。首期主题《包拯带你游合肥》,通过“小皖”和“包拯”两个角色的沉浸式演出,将城市地标解说、音乐互动与车厢环境巧妙结合,把普通的公交车变成穿越古今的文化体验空间。首发车票开售即“秒光”,市民参与热情极高。

文旅融合的探索,不仅拓展了文化表达的物理空间,更打破了艺术与日常的界限,让文艺成为可感、可触、可消费的生活体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网络赋能传统:戏曲在云端“圈粉”年轻人

8月22日晚7∶30,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抖音账号准时开播,一场持续171分钟的“马拉松式”线上演出吸引近20万人观看。令人惊叹的是,这样的直播,剧团已坚持了3年多。

“观众集中在哪儿,我们就要去哪儿。”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刘丽华说得很实在。面对传统戏曲受众老化、线下演出市场萎缩、年轻演员发展受限等多重困境,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没有墨守成规,而是选择主动拥抱互联网,借助新媒体开辟第二舞台。

他们深耕内容,突出特色。紧扣怀宁作为“京黄故里、戏曲之乡”的文化基因,以《女驸马》《天仙配》等经典剧目的核心唱段为内容基础,精选20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唱段,打造“黄梅戏七点半”直播品牌。演员妆发、服饰均严格按照舞台标准,表演质量毫不缩水。“我们连一针一线都一丝不苟,直播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登台。”

直播中,他们创新推出“戏曲盲盒”“剧情切片”“直播预约”等互动方式,增强观众参与感和期待感。目前,该院团官号粉丝已突破136万,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突破1亿,累计获赞超3.6亿次,成为名副其实的“云端上的大团”。

更令人欣喜的是观众的蜕变。通过直播,黄梅戏触达大量年轻人。数据显示,剧团直播间的年轻观众比例从不足10%显著提升至45%。

线上热度也有效反哺了线下市场。该剧团推出“云端预售+线下打卡”模式,通过抖音直播间直接售票。据了解,黄梅阁剧场周末场次提前3天售罄率高达85%。2025年上半年线下演出收入突破40万元,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从云端到线下,黄梅戏借助数字化手段走进更多年轻观众的视野,不仅实现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更探索出线上线下结合、传承与传播并重的新路径,为戏曲艺术的活态传承注入了全新活力。目前,安徽省近五成国有文艺院团均已入驻抖音,借助线上平台,使传统戏曲在云端绽放出新光彩。(本报记者 孔令晖)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