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北京奥运“福娃”的“里约大冒险”
更新时间:2025-08-28 16:19 浏览量:2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一只北京奥运“福娃”的“里约大冒险”
卢羽晨、张研吟、张悦姗
这是一只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火红色的“福娃欢欢”。
第41届国际体联艺术体操世锦赛上周末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落幕。本届世锦赛,这只“福娃”就在赛场旁边,见证了中国队克服时差、赛程、改分等重重困难与挑战,在集体5带和3球2圈单项决赛收获一金一铜。
“我觉得从历年成绩来看,这次算是一次不错的成绩。”中国艺术体操队集体组教练孙丹在27日回到北京后接受采访时说。
除了成绩之外,这只“福娃”也见证了在洛杉矶奥运周期伊始,中国艺术体操队的一路成长。
(小标题)三位新的世界冠军诞生
“对我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一天,17年前的8月24日,我获得了奥运会银牌;而在今年的8月24日,我们迎来了三位新的世界冠军!”孙丹赛后在社交媒体上说。
没错,这只“福娃欢欢”是孙丹的吉祥物。这些年来,无论走到哪里,它都会出现在她的怀里,陪伴她见证了中国艺术体操史上第一批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诞生。
2023年世锦赛,中国艺术体操队集体组夺得5圈单项金牌,实现世锦赛金牌“零的突破”。一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中国队打破欧洲对艺术体操奥运金牌的垄断,历史性拿下奥运首金。
巴黎奥运会后,中国艺术体操队迅速进入洛杉矶奥运备赛状态。奥运冠军王澜静和丁欣怡只休息了一周,就回归到正常训练中。加上世锦赛冠军蒲彦竹,集体组又迎来二队成员刘妙婷、张馨艺和赵婉竹的加盟。
在几天前举行的世锦赛集体单项决赛中,队员们精彩演绎“中国风”5带成套《平潭映象》,以27.550分扭转乾坤,在几乎所有对手都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力克重压夺得金牌。在3球2圈单项决赛中,中国队的成套《黑神话·悟空》拿下28.350分,收获铜牌。
“其实我们去的时候也很忐忑,只想完成好自己的成套,对新的队伍和新的运动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孙丹说。
(小标题)意外不断的世锦赛
这次世锦赛,除了三位新科世界冠军,年轻教练许颜书也第一次走到台前。她接过孙丹的“福娃欢欢”紧搂在怀里,与俄罗斯外教、被大家昵称为“安娜”的阿纳斯塔西娅站在场边,近距离督赛。
“刺激!太刺激了!”许颜书在回忆时感慨道,“‘福娃’被我晃得差点头都掉地了。”
位于地球另一端的里约热内卢潮湿炎热。队员们不仅要在单程总共30小时左右的飞行后迅速适应新的气候,还要快速适应第一次遇到有36支集体队伍参赛的紧张赛程。
“我们解锁了很多新的训练场地,机场、游泳池,还有篮球场。”队员丁欣怡说。因为赛程紧张,到达的第一天,没有被安排训练场地的中国队只能在酒店“见缝插针”地训练。
事实上,这样的困难,队伍在出征前就有所准备。教练组和队员们时刻专注,“一心只想着比赛”。利用转机的间隙,队员们还进行了一场“巴黎机场秀”,引来众多观众驻足称赞。
“我们在巴黎机场上了一堂三小时的日常课,训练了队员的体能、基本功和器械,还做了一点成套。”孙丹说。
漫长的路途与短暂的训练给教练和队员们带来很大挑战,“我们想过会很难,但是没有想过会这么难”。
谈及比赛,孙丹回忆:“集体单项资格赛(暨全能决赛)后,我们发现原本的得分27.650分被改成27.000分,我们马上提出抗议并询问情况,得到的答复是记分系统出现故障。”最终,中国队无缘集体全能领奖台。
“有的时候会在分数上,有的时候会在发挥上,艺术体操的意外就是会有很多。”孙丹说,“其实我们也知道做这些事情不能改变结果,但是还是要去做。因为如果不做,别人就会认为你认可了这个分数,但我们觉得成绩应该更好一点,也想再争取一下。”
(小标题)新周期与新挑战
第二次参加世锦赛的蒲彦竹说:“感觉今年的世锦赛和上一次对比起来,今年会更加从容一些,赛场上经验比之前足很多,不会像之前那么紧张。”
“其实这是一个大家共同成长的过程,尤其她们又是同龄人在一起,非常和谐。”孙丹说。
四年的奥运周期中,今年是唯一可以试错的一年,因为今年世锦赛不与奥运门票挂钩。从上半年亮相世界杯赛开始,孙丹一直在不断调整两套节目的难度,队员们全力配合,不断挑战极限,在拼难度和保证成功率中找到最佳平衡。
“今年的世锦赛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让运动员快速进入到大赛的状态里,快速找出自己的参赛感觉,加速地去成熟。经历了一次世锦赛,运动员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练。”孙丹说。
按照国际体操联合会评分规则,明年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设项又将变为5球、3圈2棒。
“明年我们很快又会换新的节目,而且器械也会换成新的。但是通过一次世锦赛,我觉得我们教练组对于规则的把握和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孙丹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