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云南“疯子”艺术家:取肋骨做成项链送爱人,用水泥来浇灌自己

更新时间:2025-08-28 16:37  浏览量:1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在北京东京画廊的展厅里,围观者屏住呼吸,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不敢相信,一个男人正被封在20吨水泥里,只留一个呼吸孔维持生命。

24小时后,当工人们凿开水泥救出他时,这位追求自己“艺术”的男子只露出了平静的微笑。

更让人震惊的是,四年后他竟然取下自己的肋骨,镀上400克黄金做成项链送人。在常人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但在国际艺术界,他的作品被多个艺术馆所收藏。

那么这位男子究竟是谁?他又是怎样走上了如此极端的艺术之路的呢?

1967年,何云昌出生在云南省梁河县,一个位于中缅边境的小城。他的父母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画画水平也就是小学生涂鸦的程度。可命运偏偏给了这个孩子一份特殊的礼物。

幼儿园时期,当其他小朋友还在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线条时,何云昌已经能画出让老师们惊讶的作品了。

老师特意把他的父母叫到幼儿园,建议他们好好培养孩子的绘画天赋。父母虽然不懂艺术,但听从了老师的建议,给儿子报了兴趣班。

这个决定改变了何云昌的人生轨迹,在兴趣班里,他如鱼得水,系统的学习让他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

到了高中,学校举办的画画比赛,连续三年的冠军都被他包揽。凭借着出色的专业能力,他顺利考入了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

毕业后,何云昌获得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文艺类公务员。这在当时可是个"铁饭碗",工作体面,收入稳定,只要不犯错误,可以一直干到退休。

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也特别有面子,儿子不仅有艺术天赋,还有了稳定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何云昌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的。每天按时上下班,下班早,还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每当他坐在办公室的工位上,内心就涌起一种说不出的焦虑和不安。看着桌上的文件,等着领导安排任务,他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被某种东西所禁锢。

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让他坐立不安。一个有着超凡艺术天赋的人,却要在办公室里消磨时光,这对何云昌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他开始思考,这种按部就班、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真的是他想要的吗。艺术家的灵魂需要的是自由和创造,而不是被困在格子间里。

1993年,中国艺术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批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开始崭露头角,他们打破传统,用各种新奇的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理解。这股浪潮深深地触动了何云昌。

在家人的反对声中,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辞职。父母无法理解,不知自己孩子为什么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偏去搞什么艺术。

亲戚朋友也都无法理解何云昌的举措,但他心意已决,他要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辞职后的第一年,他创作的作品《预约明天》就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铜奖。这个奖项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也让那些质疑他的人闭上了嘴。

1994年,何云昌创作了他的第一件行为艺术作品《破产的计划》。他跑到美术馆的楼顶,撒下一堆过期的债券,大声喊着破产了。

路过的人都以为他真的破产了,纷纷驻足观看。这般作品看似荒诞,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投机风潮。

真正让何云昌走上极端道路的,是1999年的《与水对话》。那年冬天,他让人用吊车把自己倒挂在河面上,整整90分钟。

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同年,他又创作了《金色阳光》。他全身涂满金漆,把自己挂在监狱的外墙上,用镜子将阳光反射进牢房。

在烈日的暴晒下,他两次晕倒,醒来后继续坚持。他想给那些失去自由的人带去一丝光明,哪怕只是象征性的。

2003年的《抱柱之信》,他把左手浇进水泥柱里24小时,取材于古代"尾生抱柱"的典故。

2004年的《铸》更是达到了极致,他让自己全身被封进20吨水泥里,只留一个呼吸孔。当工人们看到他被禁锢在水泥之中,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有人评价何云昌像"印度的苦行僧",通过肉体的痛苦来探索精神的境界。确实,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对身体极限的挑战。

在2008年8月8日,何云昌躺在昆明一家私立医院的手术台上。他要做的事情,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取出自己的一根肋骨。

更让人震惊的是,他拒绝了全身麻醉,只接受局部麻醉。手术刀划开皮肤的时候,他能清楚地感受到那种撕裂感。

医生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他左胸的第八根肋骨,足足有25厘米长。

这回他的作品灵感,来自《圣经》里的故事,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

在何云昌看来,肋骨不仅仅是一根骨头,它代表着生命的一部分,代表着超越生死的爱情。他想把这种抽象的爱,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这根肋骨被送到工匠那里,镀上了400克黄金,制成了五条精美的项链。他把这五条项链分别送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女人。

母亲、妻子、前妻,老师、还有一位女性朋友。每一条项链都承载着他对她们的情感,是他用身体的一部分换来的礼物。

何云昌曾表示,他想把爱变成实物,让它能够被触摸,被感知。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在常人看来简直是“疯了”。但对他来说,这是最真诚的表达。

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其中的风险。但他坚持认为,这不是表演,而是"用身体觉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尽管他的作品在国际艺术界获得了认可,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还获得了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的金奖,但在国内,质疑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有人说他哗众取宠,有人说他挑战伦理底线,还有人担心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面对这些质疑,何云昌从来不争辩,也不解释。他只是继续创作,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生活上,他过得很拮据,常年租房住,有时候还要靠朋友的接济。但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关于那根做成项链的肋骨,有人问他有没有给自己留一条。他笑着说:"我已经戴着它了,就在我肋骨少了一根的位置。"这种浪漫又疯狂的回答,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何云昌的身体,也已经难以允许他继续进行如此极端的创作了。

现在的何云昌,依然在创作,只是方式变了。他会花几个月的时间去观察一棵树的生长,会用一年的时间记录一条河流的变化。

有人说他变温和了,但他自己觉得,这是另一种极致,用最平常的方式,表达着最深刻的思考。

怎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艺术?这类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就像何云昌的作品一样,它们的意义不局限于艺术家想表达什么,而在于观看者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或许就是艺术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它不提供答案,只提出问题,然后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属于自己的解读。

信源:人民网 何云昌,身体如烟花,燃烧即表达

信源:新京报网 何云昌 做作品的底线就是把自己弄个半死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