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定居美国18年,78岁回国“捞金”,她用一生诠释何为“人民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5-08-28 21:09  浏览量:1

文|5

编辑|小娄

“演员的命运会和自己大火的角色相符合”似乎已经成为了人尽皆知的规则。

正如中国第一位影后祝希娟,一个泼辣不断抗争的奴隶角色让她火爆全国,一举拿下影后。

而她的人生,也正如这个角色一般,永远在前进,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人民艺术家”。

祝希娟的家庭状况很好,父亲是同济高职的校长,在她之前家中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但是,战火和混乱让还在母亲肚子里的祝希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家人辗转多地,最终在四川李庄停下。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祝希娟的“儿童乐园”是李庄当地一个医院的花园。

由于花园里种植着许多美人蕉,小希娟会和小伙伴一起去摘花。

打开花瓣,露出细嫩的花蕊,凑在嘴边吮吸,就可以尝到甜甜的花蜜。

除此之外,小希娟还喜欢爬桑树、摘桑葚,甚至为了给家里补充营养,去稻田之中抓田鸡,在水沟里抓黄鳝。

艰苦的环境打磨了祝希娟的心性,上山下水的游玩经历雕刻了祝希娟的身体,可以说,坚韧不拔的品质在这时就已经形成。

抗战胜利后,流浪的日子就此结束,祝希娟跟着父亲再次回到了上海,虽说童年颠沛流离,但也让祝希娟亲自接触到了最真实、最平凡的日子。

祝希娟在采访中回忆:“童年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国泰民安的重要性,也是这些岁月,塑造了我的性格和人生追求。”

回到上海后,祝希娟就像是每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小女儿一样生活,日子平淡却十分充实。

可是,小希娟最期待的不是上学,而是放学后和姐姐的悄悄话。

祝希娟的大姐那时已经成为了党领导下宣传演出队的一员,积极投身于各种文艺节目的表演。

充实的生活和热血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祝希娟,她对舞台的喜爱也被姐姐看在眼里。

于是,每当话剧需要儿童角色之时,经常跟在姐姐身边的祝希娟便成为了最好的人选。

李庄的土地为祝希娟带来了坚实的生命力,这些情绪在舞台之上绽放,不怯场且灵动认真的祝希娟逐渐爱上了舞台。

后来,到了1952年,一部名叫《为孩子们的祝福》的电影在报纸上刊登了演员招募启事,其中有不少儿童演员的要求。

祝希娟并不相信自己能够被录取,有些不自信,但是父亲和姐姐都认为她可以,在父亲姐姐的不断鼓励下,最终祝希娟被成功录取了。

拍电影的全流程对于一个向往舞台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有吸引力,演员的演绎、导演摄像的配合,还有当时的大明星赵丹的和蔼可亲……

于是,一颗向往电影的种子在祝希娟心中种下,一向风风火火的她终于找到了自己为之奔跑的方向。

祝希娟是很认真地思考过的。

初中的她文科成绩十分优异,对于语言的表达和撰写能力都十分不错,但是数学一类的逻辑问题却是十窍通九窍——一窍不通。

于是,在复兴中学读初三的时候,祝希娟加入了话剧社,担任组长一职。

直到高三时,祝希娟还一直兼顾着话剧爱好,最终在导师朱建夫的指导下,成功地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进入大学,祝希娟一如往常地生活、学习,并且全身心投入了自己热爱的演艺世界。

那时,她正在筹备实习演出《在和平的日子里》。

有一次,祝希娟和搭档演员之间出现了分歧,两人为了演好戏在后台争吵。

祝希娟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清晰地表达着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和愤怒,双手不停地在比划着自己对剧集的理解。

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达一下便闯进了《红色娘子军》的导演谢晋的眼中。

这不就是女主角——敢于斗争反抗、性格泼辣豪爽的吴琼花吗!

就这样,尚未毕业的祝希娟成为了《红色娘子军》的女一号。

当选主演后,祝希娟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拍摄。

主演们由真正的娘子军连长冯增敏同志亲自带领教导,参加了军训、参观了革命遗迹、亲身体验了军旅生活,直到太阳落山才会休息。

太阳落山后的生活让祝希娟仿佛回到了童年,油灯之下,她们听着冯增敏同志讲述当年真实发生的故事。

每一个战场,每一位娘子军的成员,历史如同电影一般走进了祝希娟的心里。

祝希娟心中的压力增加,同时动力也增加了。

每当行程结束,祝希娟就会反复研读吴琼花的故事,不断消化采风得来的经验,最终成功塑造了吴琼花这个生动形象的角色。

电影一经播出,便创下了六亿票房。

要知道哪怕是在今天,六亿的票房依旧是不少电影都没法达到的成绩,更不要提是在全国人口只有6.7亿的1962年。

显而易见,祝希娟凭借吴琼花一角荣获百花影后奖,可谓是名利双收。

只是,超高的起点成就了祝希娟,也困住了祝希娟。

此后尽管她演绎了多部作品,但始终没有影响力超越吴琼花的角色。

只是祝希娟从来不是会屈服的性子。

回归家庭的她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只是对事业她拥有了新的思考。

终于,深圳电视台建设的消息出现了。

祝希娟经过思考分析,认为深圳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雷厉风行的她便带着全家,卖掉了上海的房子前往深圳转行成为了导演。

正是因为如此,不少人都被吸引前往深圳,祝希娟还尚未加入深圳电视台,便已经与深圳电视台结缘。

而此时的她已经45岁了。

尽管许多人都说她已经失去了转行的机会,但是祝希娟依旧毅然决然地前往了深圳,没给自己留一点退路。

初到深圳,电视台的建造地址十分荒凉,映入祝希娟眼中的是荒地、芦苇、充满青苔的水塘。

在祝希娟等人的努力下,这里变成了一座四层高的建筑,变成了深圳电视艺术中心的办公室。

而祝希娟也成为了深圳电视台的副台长,转行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1997年,在深圳电视台任职15周年的祝希娟正式退休,荣获国家广播电视台评选的“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家的称号。

但直到这,祝希娟还是没有放弃前进的步伐。

1998年,祝希娟正式退休,人们原以为她会就此休息,但不出几个月,她便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刚来到洛杉矶的祝希娟不仅人生地不熟,甚至语言也不通。

于是,60岁的她开始学英语,考驾照,利用语言和驾驶技能在美国学习着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并且将其运用在中国电影之中。

这不仅是为了祖国电影事业发展,也隐藏着祝希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那颗心。

“我就是想证明自己能行,老年人也能行!”祝希娟在采访中说。

在美国学习精进了20年,在80岁时祝希娟再次回到了深圳和老伴一起搬进了养老院。

孩子们劝说她,家中的房子也很大,绝对能够让两老口居住。

但祝希娟却笑着说:“你们有你们的日子,我们也有我们的呀。”

在养老院里,祝希娟过得十分愉快,早晨打打太极,下午打打牌,晚上与老伴一起追剧,还能够谈论一下现在演员的演技,这样的生活实在是惬意非常。

结语

多年以来,似乎人们都在被“他们说”“人家说”等言论裹挟,不少人都是按照社会既定的脚步和模板去生活,失去了奋斗的勇气和活出自己的信心。

看看新中国第一届百花影后祝希娟,她毫不畏惧,毫不迟疑,凭借自己的本事活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这样的她,不正是人民艺术家的写照么?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