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传奇女性艺术家张荔英78年后首度“回国”
更新时间:2025-08-28 21:35 浏览量:1
日前,由何香凝美术馆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张荔英·此心安处”展览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来自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当地华籍艺术家张荔英60件画作及80余件珍贵文献。
本次展览是张荔英自1947年上海个展后,首次在中国系统性呈现其艺术生涯全景。这也是继2020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为张荔英举办重要回顾展之后,首度开启国际巡展,展览持续至12月7日。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双层空间呈现八个艺术单元,全面回顾了张荔英逾四十载的艺术轨迹。从市井烟火到异域风情,观者可借由张荔英环球旅行的独特视角,窥见其以画笔编织的传奇人生。
张荔英1906年生于浙江,艺术启蒙于沪上。1930年,在宋庆龄的介绍下,张荔英嫁给了大她32岁的著名外交家陈友仁。
她在战乱中辗转于上海、巴黎、纽约、香港等多个城市之后,最终在新加坡教书育人、安度余生,是鲜艳热烈的“南洋风情”绘画代表人物,当地新兴艺术领域的重要推手、艺术教育的先驱。
新加坡河畔 约1963年 油彩画布 李氏基金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藏
1982年,新加坡政府为表彰其对该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卓越贡献,特授予国家文化勋章。
近年来,她的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知。202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中,她与潘玉良成为“唯二”参展的20世纪华人女艺术家;在二级市场上,她的作品价格屡创新高,并在2023年进入千万行列。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认为,张荔英的画作既有东方美学的含蓄隽永,亦具西方绘画的明快张力,每一笔触皆是对“此心安处”的深刻诠释。
风中的荷花 约1970 油彩画布 李氏基金捐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藏
展览还展出了张荔英在欧洲时期的早期作品,以及受其在中国和东南亚生活经历启发的画作。题材涵盖静物、风景与肖像,展现了她对所接触的社群及其文化的深度参与和细腻感知。
今年恰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中新建交35周年,两馆携手推出此次展览,更是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深情见证。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表示,“张荔英·此心安处”来到深圳,正是两国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也是中新友谊的美好见证。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总裁暨馆长陈维德透露,2026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将迎来何香凝作品展,“这将是其作品在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的首次重要呈现”。
文 | 记者 朱绍杰 李娇娇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