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阅兵展国威 文化铸丰碑》特别推荐艺术人物——杨继林

更新时间:2025-08-29 10:37  浏览量:1

铁流滚滚展雄师气概,翰墨丹青铸就新时代精神丰碑。当铿锵步伐踏响时代节拍,钢铁长城巍然矗立,这是捍卫和平的铮铮誓言;当翰墨丹青流淌精神血脉,千年文脉生生不息,这是民族魂魄的深沉回响。

这既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不仅重温受阅方阵气贯长虹的磅礴瞬间,更将目光投向铸就这钢铁雄风的深厚根基——那是五千年文明沃土孕育的不屈风骨,是民族精神在岁月深处淬炼出的璀璨结晶。

致敬守护山河的忠诚卫士,礼赞滋养心灵的文化薪火。感受大国崛起的磅礴伟力,汲取文化自信的深沉滋养,共同谱写民族复兴的时代画卷。

杨继林,笔名根艺,字墨泉,号玄武堂,一九五五年出生于浙江湖州,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艺术家、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美术研究员、国家民族画院画家,客居京华。

杨继林六岁拜白鹤先生学习书画、素描技法,十三岁从父学习木匠、雕刻手艺,手摹心追,功艺注重法古创新,并创作独有的书画技法--「湖笔艺术」。书画作品精悟灵动,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入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游墨浓彩万象春》。画作远赴法国、俄罗斯等参展,广受国内外友人青睐,多幅作品在知名拍卖机构成交。长期致力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国际文化交流的促进。

刀笔双修承古意,墨泉独运开新境

——观杨继林先生作品有感

观杨继林先生画作,如见江南烟雨与北地山河的对话。这位从湖州走来的艺术家,以六十年笔墨修行,将木匠的刀工与画师的笔意完美融合,其笔下梅花题材作品尤显卓尔不群。他以木匠出身的刀功底蕴与书画家的笔墨修养,将梅之风骨与人之精神熔铸一炉,创造出独具“湖笔艺术”特色的梅花意象,堪称当代画梅领域的一大突破。

杨氏画梅,首重“骨法”。少年时研习的木雕技艺赋予其独特的运笔方式——以刀法入画,枝干如金石镌刻,苍劲嶙峋中见刀斧痕迹。在《枯树新枝图》中,老梅主干以焦墨重笔劈斫而出,如青铜淬火般铮铮有声;细枝则以篆籀笔法勾勒,柔中带刚,尽显“十年雕木功,一朝化笔锋”的艺术转化。这种将工艺美学融入文人画语的探索,使他的梅花既承续了王冕、金农等前贤的写意传统,又开创出具有现代构成意味的新范式。

最为难得的是,杨继林先生通过梅花构建起宏大的精神象征体系。其笔下之梅既非孤芳自赏的文人清供,亦非艳俗的吉祥图案,而是凝聚着中华民族风骨的文化符号。这种将个人技艺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创作理念,使他的梅花作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经典载体,多幅作品被作为国礼赠与外国政要。

刀笔双修承古意,墨泉独运开新境。杨继林先生的梅花艺术,本质上是一场跨越手艺与心性的修行。他以刀笔双修的实践,证明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并非割裂对立,而是可以相互滋养、共生共荣。在其纵横捭阖的枝干间,我们既能看到一位匠人对材料的深刻理解,也能读到一位文化使者对东方美学的当代诠释。这些傲雪凌霜的墨梅,不仅是纸上的花卉,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注脚。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王旭

2025年8月28日书于北京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