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观点,如何用高超的说服艺术影响别人的决策?
更新时间:2025-08-29 12:44 浏览量:1
我对一个场景中所展现出的高超说服艺术感到非常钦佩。这种说服艺术最终达成了使他人接受决策的效果。实际上,这类说服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当我们从大局出发,识别出一个正确的决策,而他人可能暂时未能充分理解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推动他人接受这个决策,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
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正是一种高超的说服艺术如何影响他人的决策。围绕这一问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第一个问题是高超说服艺术发生的场景;第二个问题是这种高超说服艺术是如何进行的;第三个问题是高超的说服艺术如何影响他人;第四个问题是高超的说服艺术最终如何达成其目的;第五个问题是从中得出的相关结论与建议。
一、高超说服艺术的应用场景
我刚才提到过,就是在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去影响别人的决策,也就是当别人对我们的决策有异议时,怎样形成共识?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但如何说服别人以达到这个目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历史上,成吉思汗的大军非常厉害,东征西杀,震惊中外,号称“世界帝王”。有一次,成吉思汗在攻打塔塔尔部落的时候,俘获了两名塔塔尔的美女。成吉思汗就想收她们为侧妃,但他要收这两个侧妃,不能自己直接收。妻子不同意怎么办?要是处理不好,就容易引起家庭矛盾。成吉思汗的儿子们也很重要,比如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后来都成了王爷,而且都是要接班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也非常关键。他必须说服大家接受这件事,但又不能亲自去说,于是他就想提前派个人去通通气,让大家知道这个事,尤其是让孛儿帖知道,最好能争取她的支持;就算不支持,至少礼节上也先告知她。这就出现了我们现在要谈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派谁去呢?大家都不愿意去,因为打仗的人大多比较粗心。最后推来推去,有一位大将叫木华黎,看大家都不去,就说:“我去吧。”成吉思汗看了看他,问:“你知道该怎么说吗?”他回答:“我知道了。”这就是整个的背景。为什么说是决策背景?因为他要去告诉孛儿帖,还要让孛儿帖接受成吉思汗纳侧妃这个事实,难度是比较大的。这就跟我们平常所说的那样,你要影响别人的决策,就得先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
二、木华黎是如何说服孛儿帖的?
木华黎找到孛儿帖之后,最开始没有说话。孛儿帖就觉得很奇怪,问他“你来见我,怎么不说话呢?这时候木华黎就说了,就说:“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我在思考的问题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孛儿帖说:“坏消息叫人忧愁,好消息叫人高兴,你还是先说坏消息。因为你说了坏消息之后,然后我再听好消息,就有先忧后喜,我希望这样做。”我想很多人都希望这样做,日子越过越甜。好消息让心情好,不能一开始说好,最后一下子掉到冰窖里去了。这个孛儿帖说得很有道理。
这个时候木华黎说:“我们的大王作战成功了,俘获了两个美女,这两个美女迷惑了他的双眼,他不听众将的劝告,就纳了这两个妃子做他的侧妃,是坏消息。”孛儿帖就很难受,因为她一听说自己的老公原来专爱自己,现在有了侧妃,以后就不会整天和自己待在一起了。说到那儿,她正难受着,这个时候木华黎很冷静,孛儿帖说:“你说好消息是什么?”
木华黎接着说:“好消息就是我们的大王打胜了仗,俘获了两个塔塔尔的美女,没有听众将的劝告,纳了那两个美女做侧妃。”这个孛儿帖就在那难受,说:“这是刚才那个坏消息,我已经知道了,你为什么还要重复这个坏消息?”突然,木华黎说:“这个就是我说的好消息。”孛儿帖一愣。这个时候木华黎就说:“说到那两个侧妃,原来大王只爱你一个人,现在大王还要爱两个侧妃,对你来讲是个坏消息,因为你不能独得恩宠。但我们的大王,原来是你一个人照顾他,现在有另外两个女人替你照顾大王,这对你来讲是个好消息。”
这个时候孛儿帖不高兴,她说:“我还是希望我独自成吉思汗的恩宠。”他说:“不是这个样子,你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没有?他现在纳两个侧妃,我们该怎么对待?如果我们对她好一点,宽厚一点,他会感恩你,会继续对你好、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孩子;如果你对她们不好,他就会怨恨你,对你和两个孩子都不利。”这孛儿帖就不说了。说到这儿以后,这个时候,孛儿帖等于接受了这个事实。孛儿帖说:“你知道怎么回复大汗吗?”木华黎说:“我知道该怎么回复,我见了孛儿帖大妃,她就说‘大汗根本没有必要通知我。因为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只是个部落首领,还有侧妃,成吉思汗已经是大汗了,有几个侧妃是应该的。”这个时候孛儿帖虽然不太高兴,但觉得有道理。
从以上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木华黎了解孛儿帖的心里,知道孛儿帖本身不高兴,但是怎么让她不高兴又接受这个事情,这就看出方法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她你不接受会怎么样,接受会怎么样,方寸之间见智慧。这个事情就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三、木华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木华黎过来做说客这个事,说完了之后,孛儿帖就问木华黎:“你为什么愿意来说服我?”木华黎说:“本来我是不想来的。成吉思汗叫众将来,众将都不愿意来,但我还是来了。”她问:“为什么?”木华黎说:“你和大王现在是蒙古的,一个是成吉思汗,一个是大妃,你们有四个孩子。如果你们和睦,这对蒙古部落是件好事;如果你们不和睦,对你们家庭是坏事,对整个部落也是坏事。所以我从你们的角度考虑过来,把这个道理说给你听,我就希望你做出正确的决定。”孛儿帖这时候就高兴了,就送木华黎走了。
四、木华黎见了成吉思汗以后,成吉思汗是怎么表现的?
我们大家知道,部下替领导办事,领导是要看结果的。结果怎么样?领导需要作出评价。
木华黎接下来见到成吉思汗之后,成吉思汗就问他:“孛儿帖大妃是怎么说的?”因为成吉思汗知道,这种事情按理来说应该是反对的——谁娶小老婆,老婆能愿意?但木华黎说:“孛儿帖大妃是非常高兴的,她说你根本没有必要通知我,你的父亲都有侧妃,你有几个侧妃完全是应该的。”成吉思汗想了想,说:“你真会办事。”其实成吉思汗不相信孛儿帖会很高兴,因为他理解她。
成吉思汗就跟木华黎说:“来,我们喝马奶酒。”木华黎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他作为部下的冷静,他说了一句话:“我要在战场上杀敌成功,我能喝马奶酒,那算奖赏;我办这种事,没有必要庆功奖赏。”成吉思汗说:“我要奖励你,你说没有必要奖赏?”没关系,我同意你,然后说让也遂(这是他新纳的妃子)来倒酒。”也遂就来倒酒,这时候合答安说来倒酒。成吉思汗一看,合答安是他的恩人,(小时候救过他,原本想嫁给他,因为年龄大没有嫁),成吉思汗说:“你是我的恩人,我们全家人不能叫你倒酒,叫也遂倒”。于是也遂就给合答安、木华黎和成吉思汗都倒一杯酒,三个人就一块喝了。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部下在领导面前替领导办事,办的结果好,领导很感谢,就是这种结局。把领导的苦处说出来,把领导的难处说出来,改变部下的决策,改变亲密人的决策,达到目的,这就是这件事的核心问题。最后木华黎的结局非常好,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第一个封王的,代表他去经略中原,因为他有足够的智慧去经营明白,他的决策体现在智慧上,他的智慧促使他得到好的结局。
五、结论和建议
我们通过描述一个决策场景——描述木华黎怎么说服孛儿帖接受成吉思汗纳两个侧妃这个事。他把矛盾分析得很清楚:反对会怎样,不反对又会怎样,因此成功完成了说服。所以我们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成功地说服别人需要了解别人的心理,需要把利益好处说清楚、把坏处也说清楚,并将坏处与决策对应起来——这件事如果你反对,会带来什么坏处?就像木华黎对孛儿帖说的:你反对,大王就会怨恨你,你们将来夫妻关系不好,父子关系也不好,最后就带来问题。再就是要学会体察别人的心理。
第二,要通盘考虑,不能只考虑一点。既要考虑对方的心理,还要考虑对方是怎么做决策的,对方愿意做的决策和不愿意做的决策分别是什么。要明白对方同意的时候主要顾虑什么、不同意的时候又是为什么。所以最终对方做出一个可能本来不太愿意、但最终接受和调解的处理,这就是一个好的领导应当促成的事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妥善处理,既要让他决策正确,还要心里舒服,这是我们得出的结论。
我们给出两个建议:
第一,领导在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时候,不能一味打压,而要用决策过程中的决策力、决策环境和决策结果去引导别人,这样才具有决策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不要以权压人,要以理服人,这是一个重要的结论和建议。
第二,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要把正反两面说清楚——正面是什么?反面是什么?反对点在哪里?哪些是对方不愿意接受但也必须接受的,哪些是愿意接受的、应该怎样接受。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能够达到应有的目的,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以上是我今天针对决策环境和如何说服别人这个话题,所提出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