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5-08-29 18:33 浏览量:1
——以济南市章丘区东西田广村为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村落,村落记录着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今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呈现衰落、消失的现象,因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近年来,山东省财政筹集资金,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传统村落,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并规划编制传统村落档案建立工作。将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历史文物、乡土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保护和发展。数字艺术作为一种融合技术与创意的新兴形式,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通过数字化手段,不仅可以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精准记录与传承,还能促进其文化价值的传播与活化利用。
东西田广村传统村落坐落鲁中山区地区,村庄周围皆为耕地和山林,村内有一条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整个村落呈长条状,街道呈枝状向外发散。村里大部分建筑都进行了翻修,部分房屋保存较为完善。东西田广村的传统建筑较为分散,很多传统建筑建于明清时期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院落以北方传统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居多,正房即北屋一般建三到五间,左右各建东西厢房二到三间,门楼位于院落的东南角,西南角处设置旱厕。东西田广村村落的建筑在腰枕石、门枕石和院落大门等部位刻有石雕,技艺精湛,雕刻精美,图案样式丰富,精美的图案也显示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
村落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村落传统建筑功能定位不明确,保护力度不够。村落内的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的方式不明确,保护现状不尽人意,对建筑本体的破坏很大。同时村内传统建筑维修力度不够,一些传统建筑屋顶塌陷、破漏,门窗损坏,院落中杂草丛生,环境较差。二是肌理破坏,空间特征丧失。村内大部分房屋为近20年新建,房屋的形式对村落的整体风貌破坏较大,村内留存的一些老建筑被新的建筑包围,由于挖填基地、水泥钢筋、独立板房等新的建筑技术,破坏了老村落原生的空间形态,建筑特色逐渐消亡。近几年,村内主持修建了部分水泥路和沥青路,方便通行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村落环境,传统建筑周边路面风格迥异,不够协调统一。三是村庄基础设施匮乏,经济情况较差。东西田广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除了有少数几家从事家庭作坊式的电热锅盖加工以及纺织工作之外,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依赖于农业收成,因为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内的基础设施较为匮乏,经济条件也比较差。
数字艺术借助高精度记录、沉浸式体验、文化传播以及产业融合等途径,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给予了全新的方式。它可达成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还可以凭借创意手段激活村落的文化价值,推动乡村振兴以及文化传承,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需要平衡技术投入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此保证数字化手段可切实服务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艺术借助高精度技术手段,针对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以及文化遗迹展开三维建模与虚拟复原工作,以此达成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目的。运用如倾斜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针对东西田广村这个传统村落实施数字测绘与建模操作,建立起村落基础数据库,为后续的保护工作给予数据方面的支撑。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对村落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人文景观等各类信息加以整合,构建起完整的数字档案体系。
数字艺术借助虚拟现实也就是VR以及提高现实即AR技术,给公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以此提高传统村落的吸引力,建设数字博物馆时,可以依靠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针对东西田广村传统村落开展详尽的数据档案整理工作,融合360全景数据与三维建模技术,能让浏览者仿若身处古村之中,去感受其历史文化底蕴。还可依靠交互技术,安装触摸屏用以了解建筑细节或者参与虚拟修复项目,吸引观众参与到村落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当中。
数字艺术为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活力,凭借数字化平台与创意内容吸引更多游客,运用数字技术整合资源形成东西田广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的导览地图,游客可凭借地图查看全域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农文旅分布等信息,提升旅游体验。也可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让传统村落的故事与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数字艺术推动了传统村落与现代创意产业的融合,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经济机会,鼓励学生与艺术家参与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传播与研究,依靠创新项目挖掘村落文化价值。
虽说数字艺术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呈现出很大潜力,不过依然面临技术和资源方面的挑战。高精度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需要专业设备与人才的支持,部分村落可能难以承担相关成本,数字化保护需要持续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怎样平衡保护与发展成为关键问题,在利用数字艺术推动传统村落发展的要注意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数字化手段应以保护村落的历史真实性为核心,避免为追求视觉效果而篡改文化信息。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数字化保护项目,保证文化传承的主体性与延续性。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会更加智能化与精细化,借助传感器与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古建筑的健康状态,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可辅助艺术家进行文化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提升数字化保护的效率。未来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协作,形成合力,高校科研团队可为村落提供技术支持,企业负责平台开发与运营,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规划保护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格局和街巷院落风貌,鲁中山区特色建筑的风貌特色,要以人为本统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巧妙利用数字技术保护修缮和改造村落现存传统民居建筑的现状,整治村落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让东西田广村成为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舒适的美丽乡村,深入挖掘东西田广村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数字艺术特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传统村落保护、村民生活和文化旅游事业协调发展。
宋泽华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