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畔千年回响·北疆文化舞动时代新韵 | 舞剧《敕勒川》内蒙古首演
更新时间:2025-08-29 18:23 浏览量:1
2025年8月28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出品、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演出的原创大型舞剧《敕勒川》,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大剧院震撼首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该剧以深邃的历史视角和创新的艺术表达,深化北疆文化品牌建设。
时空交错中演绎文明传承
舞剧《敕勒川》以剧中现代作曲家寻找灵感的旅程为线索,通过“三个分身”的独特设定,打破时空壁垒,在阴山岩画的沉默、草原牧歌的悠扬、黄河波涛的奔涌、长城烽火的巍峨之间穿梭。
五大篇章——《心启敕勒歌》《岩语千年》《抚史共情》《浴火慈光》《万籁归心》层层递进,以舞蹈语汇解码北疆文明的精神内核,既再现了敕勒川大地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更凸显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永恒主题。
艺术创新中彰显时代精神
剧中,岩画人物“活”化为舞者,历史回声与现代乐章交织共鸣,不仅展现了北疆文脉的赓续与创新,更以极具象征意义的艺术手法,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力量。
尾声部分,全体演员携手共舞,奏响文化传承的时代交响,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图景推向高潮,引得现场观众热泪盈眶。
文化底蕴中凝聚认同之力
《敕勒川》不仅是舞台艺术的突破,更是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之作。它让沉默的历史文物“开口说话”,让古老的敕勒歌谣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深刻体现了“融多元于一脉、汇万古于当下”的文化自信。演出结束后,现场反响热烈,多位文化学者表示,该剧以审美的方式实现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和精神构筑,为当前文艺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典范。
现场观众久久沉浸在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中,纷纷表示,舞剧不仅看到敕勒川的历史变迁,更感受到各民族共同生活的温度和力量。来自鄂尔多斯市的王女士激动地说:“看了这部剧,仿佛真的触摸到了内蒙古这片土地千年前的呼吸。”大学生观众陈同学感慨道:“舞蹈和音乐太有力量了,我从来没想过历史可以这样‘活’在眼前。最后演员们手拉手起舞的时候,全场都在鼓掌,那种团结和共情的感觉特别真实。”
总导演曹晓宁表示,《敕勒川》基于同名远古民歌创作,以新形式回溯历史,展现当代内蒙古人民风采,阐释民族融合内涵。作品呈现石刻文化及作曲家探寻情景,这些成了舞蹈灵魂。作曲家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追寻灵感,虽其创作屡被否定仍坚守,为舞剧注入活力。舞者融合各类律动元素,让观众穿越时空。创作以艺术为舟,以创新为动力,以现代演艺市场为目标,借身体语言和当代思想,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畅想,为民族舞蹈现代化开辟新路。
编导刘梦宸称,《敕勒川》是与这片土地和人物的相遇,如生命礼物。创作中她深感任何人都是时代印记,能成历史源头,应保持青春纯粹。她感谢演员,每次排练都觉有幸相识。
舞剧《敕勒川》
首演虽已落幕
但文化的回响永不消散
8月29日19:30
舞剧《敕勒川》将继续在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大剧院上演
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邀您共同聆听历史的心跳
感受北疆大地的血脉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