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发病前,身体有没有先兆?提醒:频繁出现4症状,要重视
更新时间:2025-03-12 17:27 浏览量: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有些病,说来就来,像感冒一样,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开始咳嗽流鼻涕。
但有些病,它可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早在身体里悄悄埋下了伏笔,等到真正发作时,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些人觉得,衰老是自然规律,手抖、动作慢、走路不稳这些小毛病,年纪大了难免会有,可有时候,这些看似普通的变化,可能正是身体在发出“警告”:
某些脑部功能,正在悄悄走下坡路。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病已经找上门来了。
人体是个神奇的机器,一旦有部件开始老化,它不会立刻“罢工”,而是先通过一些“细节”来提醒。
就像汽车快没油了,仪表盘上会亮起警示灯,但如果车主没注意,那车迟早会熄火在半路上。
大脑也是一样,它不会无缘无故出问题,而是会通过一些小信号告诉人们:神经系统正在发生变化。
如果这些信号被忽略,可能过几年,病情就会变得更严重,想补救就难了。
有些人总觉得,神经系统的病跟自己没关系,好像只有上了年纪才会遇到。可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发作前的五到十年,身体就已经开始悄悄发生变化了。
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发病年龄也在逐渐提前。
曾经大家觉得是“老年病”的东西,现在四五十岁的人也开始中招,甚至有些人四十岁刚过,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高危区”。有些看似小问题的变化,如果频繁出现,那就得注意了。
动作变慢,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脑子在“掉链子”。人年轻的时候,脑子和身体的配合是天衣无缝的,想到什么,手脚立刻跟上,没有半点拖沓。
但如果某一天,发现自己做事慢吞吞的,比如系鞋带要比以前多花一倍时间,刷牙的动作变得迟缓,甚至连翻个书页都觉得费劲,那就不是简单的“懒”或者“累”能解释的了。
正常人的大脑,会不断指挥肌肉去完成各种动作,这个过程需要神经递质的帮助,但当大脑里的某些神经细胞开始减少,或者神经递质供应不足,动作的流畅度就会受到影响。
医学研究发现,大脑中负责运动控制的区域,如果功能下降超过50%,才会出现明显的动作迟缓,这也意味着,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越来越“慢”时,病变可能已经悄悄进行了一段时间了。
走路的姿势变了,有些人会觉得是鞋子的问题,换双鞋就好了。
但如果发现自己走路时脚步越来越小,手臂摆动幅度也不如以前,那就得多留个心眼了。
人在走路的时候,身体会自动调整平衡,脚步的大小、步伐的节奏,手臂的配合,全都是由大脑精确控制的,一旦这些细节出现变化,可能意味着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正在下降。
有研究人员对一群步态异常的人做了长达十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人在最初只是走路略显僵硬,几年后,他们当中的近40%都被确诊了神经退行性疾病。
换句话说,步态的变化并不只是“老了”的表现,它可能是大脑给出的预警信号。
除了动作,嗅觉也是个“晴雨表”。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嗅觉和大脑的关系有多大。大脑的嗅觉中枢,是和记忆、情绪、运动控制这些区域紧密连接的。
如果嗅觉突然下降,比如以前能闻到的饭菜香味,变得没那么明显了,或者对某些气味的敏感度降低,可能不是鼻子的问题,而是大脑在发出信号。
美国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嗅觉减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尤其是那些对咖啡、香蕉、肉类等气味辨别能力下降的人,
几年后被确诊神经系统疾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五倍以上。
这也说明,嗅觉的变化,可能比动作迟缓还要早一步出现,但因为它对生活影响不大,往往会被忽略。
有些人睡觉时经常踢腿、挥拳,甚至会突然大喊,很多家人觉得这只是睡姿不好,或者是做了噩梦。
但事实上,这种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
正常人在睡觉时,大脑会进入“锁定”状态,防止人在做梦的时候把梦境里的动作真的做出来,但如果这种机制失灵,就会出现睡梦中乱动的情况。
医学上有个术语叫“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研究表明,这种睡眠异常和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极大的相关性。
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这类患者,在十年之内会发展成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也就是说,睡觉乱动,可能并不是普通的睡眠问题,而是大脑的某些区域正在变得“不听话”。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些症状单独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合在一起,竟然会和神经系统的退化有关?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多巴胺。
大脑里的多巴胺就像是个“润滑剂”,它负责让人动作协调、思维清晰、情绪稳定,但如果多巴胺供应不足,动作就会变慢,情绪可能变得低落,睡眠可能变得混乱,嗅觉甚至也会受到影响。
而那些被忽略的小症状,往往正是多巴胺水平下降的结果。
一般来说,等到人们真正去医院检查时,大脑里和运动相关的神经元可能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被确诊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那有没有办法提前预防?能不能在症状刚出现时,就采取措施,让它不要发展下去?
有没有哪些食物或者生活习惯,能够帮助大脑维持健康,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做了不少研究,其中有一项很有意思的发现——某些饮食方式,确实和大脑的健康密切相关。
那么,吃哪些东西,能让大脑的神经元更“长寿”?哪种生活方式,能降低大脑功能退化的风险?
[1]赵婉亦,康凤英,田玉玲,等.不同临床分期帕金森病病人症状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25,39(04):5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