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中国现代木刻艺术的 “来时路”——读《无声的呐喊:鲁迅评版画选集》

更新时间:2025-08-30 03:30  浏览量:1

作者:李浩(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馆员,曾参与编辑《鲁迅藏中国现代版画全集》等书籍)

鲁迅研究专家朱正所编的《无声的呐喊:鲁迅评版画选集》一书,近期由岳麓书社出版。这本书收录了鲁迅写给木刻创作者的54封信件原文与百余幅相关版画图片,并将信件与图片一一对应。附录的长文,梳理了鲁迅与版画运动的历史渊源,试图带读者领略近一个世纪前中国现代木刻运动兴起时的图景。笔者以为,这本书的出版,很有必要。

《窗》 陈烟桥 作 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馆藏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大致以鲁迅于1931年8月17日至22日主办的暑期木刻讲习班为起点。除了办班之外,鲁迅还策划举办了数次外国插画展,自费编辑出版《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木刻纪程》等。这些工作,使鲁迅成为创作木刻画作的青年们的导师,众多青年将他们的作品寄赠鲁迅,请鲁迅评点。鲁迅收到这些作品,评点完之后,将这些作品妥善收藏起来,或推荐给刊物发表,或选编出版,或纳入木刻作品展。由于鲁迅从未将这些艺术水准参差不齐的作品视作累赘,于是9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系统地看到鲁迅所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前期作品,切实感受彼时青年们的艺术追求及关切,以及他们试图以木刻艺术改变社会的心愿。

在细读本书之前,有必要了解鲁迅对木刻艺术的基本认知。在为青年刘岘和黄新波等人的《无名木刻集》作序时,鲁迅写道:

用几柄雕刀,一块木版,制成许多艺术品,传布于大众中者,是现代的木刻。

木刻是中国所固有的,而久被埋没在地下了。现在要复兴,但是充满着新的生命。

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

这些作品,当然只不过一点萌芽,然而要有茂林嘉卉,却非先有这萌芽不可。

……

由此可见,鲁迅认为,木刻是“新的青年的”“充满着新的生命”的艺术。

鲁迅给青年木刻创作者的信有很多,个人认为,编入该书中的鲁迅给李桦的信,对于了解鲁迅的木刻艺术观念颇具价值。李桦加入新兴木刻运动时,正担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他在正式开始木刻创作前,尝试了石刻、铜版等多种版画技法。1934年4月,他与学生赖少其、张影、唐英伟等发起成立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专门从事木刻创作。李桦与鲁迅的通信始于1934年12月,在给鲁迅寄赠作品后,鲁迅给予了他赞扬:“先生的木刻的成绩,我以为极好”。在目前所见的鲁迅回复李桦的第三封信中,比较集中地展现了鲁迅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多层面思考。

关于创作题材,鲁迅指出:

现在有许多人,以为应该表现国民的艰苦,国民的战斗,这自然并不错的,但如自己并不在这样的旋涡中,实在无法表现,假使以意为之,那就决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为艺术。所以我的意见,以为一个艺术家,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了,当然,书斋外面是应该走出去的,倘不在什么旋涡中,那么,只表现些所见的平常的社会状态也好。

关于创作者的修养,鲁迅认为:

现在的许多青年艺术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作品,表现不出所要表现的内容来。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但是,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

关于中国现代木刻艺术如何创造自己的风格,鲁迅提出:

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

当然,鲁迅对于木刻艺术的阐述在收入本书的其他信中也有。如果带着思考去读鲁迅写给这些青年的信,或能对当下的艺术传承、艺术发展有所裨益。

这本书还编入了不少鲁迅对木刻作品的具体批评。如1934年12月给张慧的信中,鲁迅评论道:

就大体而论,中国的木刻家,大抵有二个共通的缺点:一,人物总刻不好,常常错;二,是避重就轻,如先生所作的《船夫》,我就见了类似的作法好几张,因为只见人,不见船,构图比较的容易,而单刻一点屋顶,屋脊,其实是也有这倾向的。先生先前的作品上,还有颓废色采(现应为“色彩”),和所作的诗一致,但这回却没有。

这是目前所见的鲁迅给远在广州、未曾见面的张慧的第三封信,从信中可见,鲁迅的批评毫无虚饰伪辞,是真诚而热烈的。对于鲁迅的直言,青年们基本是虚心接受的,比如该书收录的两幅罗清桢所作的《残冬》,就是经鲁迅批评、修改前后的对比图。类似的,该书收录的陈烟桥的《汽笛响了》,也是修改后的作品,如果仔细看的话,画面背景中有几个被修改的烟囱。

从书中可知,鲁迅的批评多是从技术层面出发,但背后有不少文化考量,这正是这些信件于今天仍具启发性的所在。

关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脉络的读者大约都知道,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但对于鲁迅如何倡导运动,往往所知不多。熟知鲁迅著作的朱正独辟蹊径,以鲁迅给青年木刻创作者的信以证鲁迅之“倡”和“导”,编入书的那些青年们的作品则是鲁迅之“倡”和“导”的史证。行笔至此,突然想到,该书如能收录鲁迅所编的版画集的封面,那么,“倡”和“导”的史证会更坚实。当然,史证只是本书编选目的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让读者能全面地了解鲁迅和青年木刻创作者的文化和艺术追求,以及他们实现这些追求所表现出来的蓬勃的精神和直面社会的勇气。这些精神和勇气,与社会大众融合,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面向。

鲁迅说“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的,这一观念就很好地体现在了这本书以黑白为基础的装帧设计上。

最后,从小引来看,朱正很早就有编这本书的念头了。2016年湖南美术出版社请他为《鲁迅藏中国现代版画全集》作序,成了本书出版的契机,朱正由此“才看到当年鲁迅收藏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这些木刻作品”,“利用了手边的这一部校样编了这本书”。本书的出版,让对中国现代木刻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有了了解“来时路”的路径。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写于90多年前的这些信件,今天读来毫无历史的隔阂感。这是因为,当下我们的艺术追求,与信件中所蕴藏的精神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30日 12版)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