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献于书法艺术,她以病弱之躯荣获终身成就奖
更新时间:2025-08-30 08:40 浏览量:1
周慧珺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越、影响力深远的书法家,她荣获了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这是对她书法艺术的高度认可。但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她一生淡泊宁静,坚定操守,正直善良,为弘扬中华文化竭尽全力,让我们对她的一生充满了崇敬。
仔细回想,周慧珺先生毕生的书法艺术探索,给当今书坛留下了三点宝贵的启示。
首先,周慧珺先生心怀慈善,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始终践行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信念,这一点在书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大家对她热心慈善事业都有所耳闻,甚至亲眼见证。她慷慨捐赠了2500万元人民币,创立了上海周慧珺书法艺术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专注于书法教育、普及和推广,鼓励并扶持青年书法人才成长。自2017年以来,基金会已经出资举办了多场书法大赛,如“周慧珺杯”上海市行书大展、“周慧珺杯”上海市中青年册页书法大赛等,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周慧珺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文化人的高贵品行。
其次,周慧珺先生一生专注于写字这一件事。她心无旁骛,笔耕不辍,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都在勤奋地练习书法。她十年磨一剑,孜孜以求一甲子,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她的书法作品,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学养和创造力。
比如她写的“问”字,笔画之间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左边的“门”字框写得稳重而大方,右边的“口”字则巧妙地融入了整个字的结构中,仿佛是在向人们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再看她写的“壶”字,这个字的结构相对复杂,但周慧珺先生却处理得恰到好处。左边的“金”字旁写得刚毅有力,右边的部分则像是一个优雅的壶身,上面的“盖”字部分与下面的“身”字部分紧密相连,整体看起来既和谐又美观。
“酒”字在她的笔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左边的“氵”字旁像是流淌的酒液,右边的“酉”字则像是一个酒壶的轮廓,整个字看起来既像是流动的酒,又像是盛酒的器具,充满了诗意和想象。
“独”字则体现了她深厚的书法功底。这个字的结构紧凑而有力,上面的“犭”字旁像是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下面的“蜀”字部分则像是猛兽的身体,整体看起来既凶猛又稳健。
“相”字在她的笔下更是栩栩如生。左边的“木”字旁像是一棵大树的树干,右边的“目”字则像是一只眼睛,仿佛是在注视着世界,传递着某种信息。
“结”字则写得大气磅礴。这个字的结构复杂,但周慧珺先生却处理得游刃有余。上面的“纟”字头像是缠绕的丝线,下面的部分则像是一个坚实的结。
“情”字更是充满了温情和感动。左边的“忄”字旁像是跳动的心,右边的“青”字则像是一股清新的气息,整个字看起来既像是在诉说着情感,又像是在传递着温暖。
这些字都展现了周慧珺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她一生只做写字这一件事,这种专注和执着让人敬佩。
而这幅作品中的字,本身就是一个高大的字迹,而在这里,却书写的更加高大,这种拉长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虽然这样,但是,却没有违和感,反而让人感觉更加新鲜。
尤其是最后两个点笔,不仅饱满,而且彼此之间的呼应关系,也更加紧密,并且,位置上,稍稍有一定的错位,更加凸显了一种起伏跌宕的状态美,相信,这个字的处理,也会为你提供参考。
同时,也会让你受到启发的,不是吗?相信,这幅作品,对于很多朋友来说,都是新鲜的,即使对于那些经常欣赏周总理的书法的朋友来说,都是一种新鲜的存在。
而几乎所有的竖笔,都是一种非常刚劲,而且非常粗重的状态,也是一种横轻竖重的状态,但是,却没有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状态。
而个性化的笔画,就是最常见的转折之笔,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的特点,也是在学习欧阳询的楷书,但是,在应用上,有着过度,是一种过犹不及的状态,反而让人感觉有一种违和感。
其实,这里的字迹,应该是灵动多了,相对比其他书法作品来说,尤其是捺笔的书写,在这里的处理,是比较机械的,缺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