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孙增弟
更新时间:2025-08-30 17:18 浏览量:2
序言
艺术的探索,始终是一场关于“境”的追寻与超越。从具象到意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心灵深处对世界认知与表达的升华。本次“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展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作品,展现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揭示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构建的独特“境域”。
具象艺术以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描绘为基础,通过精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与生活的具体形态。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实与生动。然而,艺术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当艺术家们开始探寻更深层次的表达时,意象便悄然浮现。意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抽象、变形、象征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精神空间。
从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场关于“境”的转变。具象艺术所营造的是一个“可见”的世界,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具体场景;而意象艺术则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不可见”的精神领域,这里的“境”更为深远和广阔。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试图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这种跨越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多样化探索。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独特的“境域”,等待着观众的深入体验与感悟。在这里,观众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灵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实。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境”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与灵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对艺术跨越的描述,也是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与重构,而“境”的探索将永远是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的无限可能,体会到艺术跨越所带来的精神震撼与心灵启迪。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孙增弟题【境非境】
孙增弟 著名中国画画家,1943年出生于青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作品《暖阳》入选“2006李苦禅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 展”,并获优秀奖,李苦禅艺术馆收藏。
2005年作品《璀璨的金秋》入选“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2005年作品《邂逅相逢》入选“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2005年作品《祈望》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作品《藏民》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
2004年作品《好日子》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四川美术馆收藏。
孙增弟,擅长中国画人物、花鸟、动物、速写等。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国画家》等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数次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和艺术活动,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出版有《孙增弟画集》、《孙增弟速写集》、《中国画实力派名家一孙增弟》、《孙增弟花鸟画作品选》等发表论文50余篇。作品及名字被载入近40余部美术专业大辞典中。
《巴扎归》
《藏民肖像系列》
《藏民肖像系列》
《朝聖转经人》
《高原初雪》
《高原牧歌》
《海风》
《好日子》
《黑力宁巴小站》
《回眸》
《开海》
《藍藍的天上白云飘》
《路遥遥》
《旅行者》
《牧場》
《牛羊山岗去》
《旺姆卓嘎和她的牛群》
《喜盈盈》
《心语》
《雪花飘飘》
《雪域高原之晨》
《陽光燦爛》
《正在小憩的朝拜藏女》
《卓玛》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