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资讯|“彩陶艺术之巅峰——马家窑文化彩陶特展”即将开幕
更新时间:2025-08-30 17:45 浏览量:2
“彩陶艺术之巅峰——马家窑文化彩陶特展”将于2025年8月31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展期至10月30日。
马家窑文化彩陶,以纹饰华丽如星河垂野、线条灵动若行云流水闻名于世,其数量之多、工艺之精,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彩陶艺术之冠”。本次展览精选马家窑文化彩陶59件(套),通过以下四大主题单元,系统地梳理其历史演变与精神内涵,观众不仅可以从中窥见中国史前艺术的巅峰成就,更能探寻“器以载道”的哲学雏形,以及中国书画以线造型的传统起源实证,堪称一场关于中华文明源头的深度对话。
第一单元彩韵悠长:溯源马家窑文化的发现历程、历史脉络及农业根基;第二单元彩陶之巅:领略其造型、图案、线条的艺术风格,品味中国书画线描艺术的独特魅力;第三单元器以载道:探析彩陶如何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承载先民宇宙观、生命观与信仰的精神容器;第四单元影响深远:追溯马家窑彩陶对周边区域乃至中亚、东欧的辐射及其深远影响,彰显中华早期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展览期间,北京艺术博物馆将陆续推出与展览主题相关的讲座、社教活动及印章打卡,感兴趣的观众请关注“北京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重点推介展品
旋纹双耳彩陶尖底瓶
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1971年陇西县吕家坪出土
该器施黑彩,颈部绘平行弦纹,肩部以下绘三组连续旋涡纹。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时代的典型器物,漩涡纹是马家窑文化的标准纹饰,两个时代特征的融合,体现了后世对前代文化的一种追忆。这件小口尖底瓶器形不大,纹饰却比同时代同等大小彩陶器的装饰图案要繁缛、华美,表明这件器物不是日常生活用品,可能具有某种礼仪性的功用。
弧线纹四鋬带盖彩陶罐
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1966年兰州王保保城出土
陶罐口沿外饰四鋬,器物整体线条简洁疏朗,粗线条分隔着每组不同的细线条组合,横竖运用得当。马家窑彩陶中带盖的器物少见,因而更显珍贵。
网格纹束腰彩陶罐
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1958年永登县杜家台出土
该器以黑彩绘旋纹,间饰网纹,以白彩绘多组圆点花瓣。束腰造型在同期陶器中较为罕见,展现了马家窑类型陶器的工艺创新。旋纹、网纹与花瓣纹的组合纹饰,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元素的抽象化表达。
多层连弧锯齿纹彩陶罐
半山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1973年广河县地巴坪出土
马家窑时代的陶器多放在地面上或土台上,因此人们以俯视角度观看彩陶。这件半山类型的彩陶瓮从侧面看是用黑红复彩层层描绘连续的垂弧纹,正面俯视则是一朵盛开的美丽花朵。它是甘肃彩陶艺术鼎盛时代华美与绚丽的代表之作。
四大圆圈方块网点纹双耳彩陶壶
半山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1958年皋兰县蒋家湾出土
器表图案用黑、红彩相间绘出;颈为网格纹;肩、腹部饰四大圆圈纹,圈内填菱形网纹和圆点纹。器型高大,制作精细,是该类型的代表性器物。
漩涡纹三联彩陶杯
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1974年舟曲县出土
三联杯造型突破常规,每杯独立呈现二方连续旋涡纹样,构图严谨且富有动感,高圈足设计增强稳定性。其将实用功能与装饰艺术结合,体现制陶工艺的创新与纹饰技法的精湛,是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典型代表。
菱形网纹曲柄彩陶铃
马家窑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该器施黑彩,柄部绘弦纹间圆点纹,腹部绘叶形网纹。腹部中空,内置小陶丸或石子,摇晃时沙沙作响,应是原始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