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云•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
更新时间:2025-08-30 18:17 浏览量:2
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郑小云题《破界》
郑小云 1959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温州。别署积跬斋,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刘小晴、韩天衡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上海市宝山区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主任、上海崇恩书画院画师、上海名家书画院画师、东方书画院画师、宝山画院画师。
作品在中国书协、西泠印社、上海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普洱茶乡全国书法展、全国百家楷书一、二、三、四届邀请展、西泠印社第六、七届篆刻艺术评展,上海市首届、二届、三届、四届(特邀)楷书书法展、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海派书法进京展、上海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展赛中数十次获奖并入展。书画篆刻作品先后于美国、日本、西班牙、荷兰、澳门和北京、湖南、四川、山西、广东、浙江、安徽、上海朵云轩等地展出。作品在《书法》、《青少年书法》、《上海采风》、《中国书画报》、《书法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国书法篆刻大成》、《中国绘画年鉴》、《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典》、《上海现代篆刻家名典》等报刊杂志发表并专题推介。出版《海上画会—郑小云书画篆刻作品集》。作品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四川省杜甫草堂博物馆、浙江省温州博物馆、毛泽东旧居(上海)纪念馆、上海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嘉定区档案馆、韩天衡美术馆、上海虹口区档案馆等文博机构收藏。
心宽无处不桃源
钱起诗一首
韦应物赋得暮雨
苏东坡诗抄
名茶联一则
陈继儒小窗幽记
陆游建安雪诗
风定池塘自在香
野菊西风满路香
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春满翠谷
青山浮动雨初来
国耻长铭 永沐慈光
量周沙界
香远益清
笔底宋元
师造化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