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艺术史》64 :后期哥特式世俗建筑及代表案例
更新时间:2025-08-30 13:46 浏览量:2
1、后期哥特式时期,一个显著变化是高品质世俗建筑物数量增多,这直接标志着艺术与建筑的出资人从教会转向世俗阶层。15世纪前半段,流传下来的私人住宅成为这一趋势的典型证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案例的——威尼斯的黄金府邸(1422—1440年)与布尔日的雅克·克尔宅(1443—1451年)。它们虽同属后期哥特式世俗建筑,却因地域环境、主人身份与使用需求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共同反映了世俗力量对建筑审美与功能的主导作用,也打破了此前哥特式建筑以宗教用途为主的格局。
2、黄金府邸由建筑师马泰奥·拉韦尔蒂设计,为威尼斯康塔里尼家族建造,因白色石灰石外墙曾绘制艳丽绘画并饰有金彩而得名,至今仍被认为是威尼斯最漂亮的哥特式建筑。它的设计深受威尼斯地理环境限制:该城建于潮起潮落的珊瑚堡之上,土地稀缺且交通依赖水路,因此府邸必须打桩稳固地基,并依傍主运河(地位相当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而建。与传统防御性宅邸不同,黄金府邸外观毫无设防,尽显迎宾姿态,不过现存建筑仅为最初规划的三分之二。其底层设船用入口(威尼斯以船代马),通过楼梯可通往高于潮水线的主要居住层,既适配水路交通,又规避了潮汐影响。
图2-109 威尼斯黄金府邸,由马泰奥·拉韦尔蒂设计,1422—1440年。
3、黄金府邸的建筑师充分考虑了威尼斯的水路环境,特意设计对称外观,让墙面倒影映于运河中,强化视觉效果。它还集中体现了威尼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一是节律变化与要素间隔清晰,例如中间区域的水面楼层设5个拱,上方两层各设8个拱,层次分明;二是开放与封闭部分形成对比,增强空间节奏感;三是拱上方有类似伊斯兰式连环拱的反向曲线,搭配尖拱顶与广泛使用的四叶纹饰,兼具异域风情与哥特式内核;四是窗户及开口上方饰有精细窗花格,让外墙宛如包裹在“花边”之中,再加上多色材料拼接的墙面与凹凸错落的结构,整体显得精致而富有动感。
图2-110 布尔日的雅克·克尔宅临街墙面,1443—1451年。
4、雅克·克尔宅的建造者是法王查理七世的财政大臣雅克·克尔(约1395—1456年),他曾因政绩出色出任驻罗马教廷大使。这座宅邸经特别许可,倚布尔日城墙而建,并融入了几座城墙塔楼,既节省用地,又自带防御属性。其临街墙面的主入口上方设有一座礼拜堂,礼拜堂两侧雕刻着雅克·克尔与妻子的浮雕,既彰显家族地位,又保留了宗教元素。宅邸主体沿一个大院落分布,屋后最显眼的是一座多边形楼梯塔,可直接通往每一层楼,而院落周边的房间布局,则充分适配了雅克·克尔家族及大家庭的生活需求,兼顾实用性与居住舒适性。
图2-111 雅克·克尔宅院落,布尔日。
5、与黄金府邸的规整对称不同,雅克·克尔宅的设计呈现出“漫无规则、无拘无束”的特点:由于建筑各部分宽度不同,房顶高度也随之变化,整体视觉上没有统一的对称轴线,更显随性。窗户设计尤为简洁,多数是简单的大四边形,仅用交叉的横竖条格分成四部分,无复杂装饰;墙面也以平坦为主,仅将装饰线与浅浮雕窗花格集中在窗框边缘,与黄金府邸“全身精致”的风格形成反差。这种设计既符合雅克·克尔作为世俗官员的务实需求,也体现了法国中部后期哥特式世俗建筑“重功能、轻繁复”的倾向。
6、黄金府邸与雅克·克尔宅虽同属后期哥特式世俗建筑,却形成鲜明风格反差:在布局上,黄金府邸追求对称规整,适配威尼斯运河景观;雅克·克尔宅则无拘无束,依城墙与院落自然分布。在墙面与窗户设计上,黄金府邸墙面复杂多变(多色材料、凹凸结构),窗户有精细窗花格,尽显精致;雅克·克尔宅墙面平坦、窗户简洁,装饰仅集中于窗框,更重实用。这种差异不仅源于地域环境(威尼斯水路vs布尔日陆地),也与主人需求(贵族彰显身份vs官员兼顾生活)相关,深刻体现了后期哥特式世俗建筑“因境而变、因人而异”的多元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