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文化艺术与经贸合作交流会在西安浐灞湿地公园举行
更新时间:2025-08-30 21:42 浏览量:3
8月27日,在“一带一路”倡议十二周年的重要节点交汇之际,“长安丝路·翰墨同心”中哈文化艺术与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浐灞湿地公园盛大举行。同时,“新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科学院中国办事处”也同步揭牌,近百位中哈政商学界嘉宾、数十家企业代表共襄盛举。
在活动现场,中哈艺术家们齐聚一堂,以笔墨为语言,将丝路风情、中哈友谊融入创作之中。来自西安汉唐书画艺术研究院的中方艺术家,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功勋画家潘萨耶夫联袂创作,在40分钟的自由创作环节里,一幅幅兼具中国传统笔墨韵味与中亚民族特色的作品相继诞生,既有“大漠孤烟直”的丝路壮阔,也有“天山共色”的邻里温情。
中哈艺术家共同完成的《丝路翰风,命运与共》书画长卷成为焦点,长卷不仅展现了两国艺术的交融,更诠释了哈萨克斯坦谚语“友谊是永不枯竭的泉”的深刻内涵。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文化交流特别贡献证书”颁发仪式,对长期推动中哈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予以表彰。
其中,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科学院院长安胡塞获颁特别荣誉——近20年来,他频繁往返于中国陕西、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之间,不仅创办了中哈首个华文媒体“今日丝路”,还组织“丝绸之路万里行”“骆驼队穿越中亚”等文化活动,更推动上千名哈萨克斯坦学生赴西安求学,成为中哈文化交流的“活纽带”。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出席了本次活动,他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更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肖云儒多年来在丝路文化研究、传播方面的成果,早已成为中哈文化交流的宝贵财富,他曾三走丝路,跋涉近四万公里,走过32个国家90多个城市,创作的《西部向西》《丝路云履》等散文集,在中哈乃至丝路沿线国家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此次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在“中亚市场机遇与陕西企业国际化路径”交流座谈会上,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外联部部长苗欣首先致辞。他指出,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一带一路”核心区,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走进哈萨克斯坦寻常百姓家、陕西建筑企业参与中亚基建项目等案例,都是双方合作的生动体现。“此次交流会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为陕西企业搭建对接中亚市场的平台,而即将揭牌的中国办事处,将成为这一平台的‘指挥中心’。”
随后,安胡塞院长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中亚市场机遇。他提到,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亚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涵盖税收减免、土地支持、物流补贴等领域。“我们科学院的大量工作,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尤其是陕西企业——对接这些政策,比如,自2008年陕西与江布尔州结为友好省州以来,每月都会协助陕西勘察企业赴哈考察,为企业提供翻译服务、政府资源对接,至今已促成多个农产品贸易、基建合作协议。”
安胡塞还分享了“骆驼队穿越中亚”和“丝绸之路万里骑行”活动的经验:2014年2023年,他组织协调和30名自行车手、136匹骆驼历时一年穿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不仅成为中哈文化交流的国际IP,更带动了沿途旅游、农产品贸易的合作,“这样的模式可以复制,未来我们可结合企业需求,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影响力与商业价值的合作项目。”
在随后的“新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科学院中国办事处”揭牌仪式上,安胡塞院长与陕西省发改委原书记胡明军、陕西省体育局原书记、西安汉唐书画院院长支希贤共同为中国办事处揭牌,标志着该机构正式落地西安。
“新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科学院中国办事处”负责人李亦浩介绍,中国办事处定位为“中哈合作桥梁与企业服务平台”,将重点提供三大服务:一是政策对接服务,实时整理中亚各国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解读与申报指导;二是资源整合服务,对接中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为企业搭建本地化合作网络;三是人才支持服务,依托安胡塞院长推动的“西安-阿拉木图人才链”,为企业提供跨语言、跨文化的专业人才推荐。
座谈会最后,参会企业代表纷纷发言,表达了参与中亚合作的强烈意愿。西安市跨境电商协会代表表示,希望依托办事处的资源,帮助陕西跨境电商企业打通中亚物流通道,建立本地化运营体系,让更多陕西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进中亚。
安胡塞院长最后发出倡议:“深化交流,在更多领域合作!中国办事处不仅是一个机构,更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欢迎所有有志于开拓中亚市场的文化机构、企业加入——无论是文化艺术交流,还是农业、基建、科技、电商领域的合作,办事处都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帮助大家对接资源、解决难题,让中哈合作从‘愿景’走向‘现实’,从‘个案’走向‘常态’。”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称,文化交流是经贸合作的基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哈文化互动,以文化先行带动全方位合作。
“新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科学院中国办事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哈合作实现了三重跃迁,从元首会晤机制向实体化运作升级,从基建“硬联通”向规则标准“软联通”延伸,由政企互动向民间共融深化。该办事处将成为中企布局中亚的“政策导航仪”与“资源聚合器”,期望撬动万亿级欧亚市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