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曝光三年的照片,长什么样子?| 长曝摄影(上)
更新时间:2025-08-30 23:00 浏览量:3
随着大众摄影技术的提升
于是他们开始尝试突破的时间限制
以慢门、长曝光的方式
把流动与停驻、消逝与永恒
装进同一张画面
那么,除了熟悉的车轨、星空与水面
长曝光还能带来怎样的想象力?
栏目主持 / 李 鑫
今天,GZphotos ·「ONE」专栏
带你打开“长曝摄影”
度娘“长曝光”词条截屏
在摄影史上,德国摄影师迈克尔·威斯利(Michael Wesely, 1963— ) 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答案。他的开创性技术使他能够捕捉到城市,建筑,静物,室内设计和肖像的独特长时间曝光。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迈克尔·威斯利(Michael Wesely)一直通过改装相机来探索时间的流逝。他利用针孔和减光镜来压缩进光量,让相机能以“极限慢门”去记录时间。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和清晰度,他持续不断地改良相机,以支持大画幅胶片和镜头。经过不断实验,他把曝光时间从几小时、几天,一路延长到几个月之久。进入21世纪,他的曝光时间已经可以持续数年之久,这无疑是一种对摄影和时间界限的突破。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他在2001—2004年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改建项目所做的记录。他在四个不同位置架设了8相机,让快门整整开了34个月。结果,一幅影像中同时呈现了建筑的拆除与新馆的拔地而起,天空留下了日复一日的太阳轨迹,画面宛如油画般梦幻,却又真实承载了时间的痕迹。
〝开放的快门(Open Shutter)”项目
2001.9.8.-2003.2.5
2001.7.8.-2004.7.6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New york(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威斯利的作品里,摄影早已超越了“瞬间”的记录。他把相机当作时间的容器,让光影将几年的变化沉淀在一张底片上。那些照片不仅仅是图像,更像是“活的记忆”——记录着城市的呼吸与成长,悄然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李老师有话说
长时间曝光的手法,在摄影术诞生之初就已存在,但真正把它推向极致的艺术家并不多。迈克尔·威斯利(Michael Wesely, 1963— ) 无疑是这一领域的先锋。他说过:“时间更像是我用来到达图像和照片的车辆。”
在他这里,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而是被压缩、折叠并重叠在一张影像中。摄影由此完成了一个从“瞬间捕捉”到“时间凝视”的转变:它不再是切片式的瞬间,而是切段式的长久叠加。画面中的虚与实、显影与消逝,构成了一种介于真实与幻境之间的独特美学。
这种“长久凝视”让摄影摆脱了瞬间的桎梏,赋予作品以哲学意味。它提醒我们,摄影不仅能看见当下,更能把握住时间本身。
往期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