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粤抗战艺术史诗,“以笔为刀
更新时间:2025-08-30 02:55 浏览量:2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9日,“以笔为刀——广东抗战漫画木刻展”在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启幕。
活动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东莞市委机要和保密局、东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民族宗教委员会、莞城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莞城美术馆承办。本次展览是广东省纪念抗战80周年主要活动之一,将持续至11月9日。
开幕现场
记者了解到,该展览汇集逾百件(套)抗战漫画与木刻版画精品,辅以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系统回顾南粤大地在文化抗战中的艰苦历程,重现东莞人民团结奋战的壮阔史诗,旨在新时代重温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该项目成功入选文旅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成为全国30个获提名项目之一。这不仅是对本项目策展理念与学术质量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莞城美术馆长期深耕本土文化、赓续岭南文脉的高度认可。
展览现场
展览架构:多维视角还原抗战历史,突出学术叙事
展览立足于广东与东莞本土抗战文史研究,通过“南粤抗战”“生死暗战”“丰碑永铸”三大板块,以图像叙事追溯抗战时期民众的觉醒、团结与奋战历程。特别引入文化名人大营救与援救美军飞行员的历史图像,从被援救者视角深化叙事层次。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生死暗战”部分扎根本土,结合AI绘画技术,首次对东莞地下交通战线这一隐蔽历史进行视觉重构,学术性与创新性并重,填补了相关图像史研究的空白。抗战纪录片的同期展映,进一步从多媒介角度阐释美术作为抗战“精神武器”的深远影响。
展览现场
这批承载民族记忆与抗战精神的艺术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致敬,更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持续激发公众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促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学术亮点:深化地域美术史研究,构建抗战艺术话语体系
展览聚焦漫画与木刻在抗战文艺战线中的先锋作用,依托近年来的学术积累与发掘的史料,系统梳理广东抗战美术的生产、传播与接受脉络。展出包括梁永泰《大亚湾之战》、唐英伟《国内大事记》、陈烟桥《一二八回忆》等代表性作品,以及《国家总动员画报》《半角漫画》《血的收获》等重要文献,全面呈现广东抗战美术创作与战时社会动员的深刻关联。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项具有明确学术定位的研究型展览,延续了莞城美术馆长期以来致力于地域美术史和红色文化主题挖掘的策展路线。
梁永泰《大亚湾之战》
公共教育:多元活动弘扬红色精神,拓展展览学术外延
本次展览配套推出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融合趣味性、艺术性与互动性,推动红色美育深入社会:《莞报》导览手册以“报纸”形式梳理展品历史与艺术背景,引导观众自主探索;主题互动区通过情境还原与沉浸体验,实现历史故事当代转化,特设“烽火传承·使命同行”探寻任务沉浸式活动,依托东莞抗战期间真实的情报物资护送事件,结合历史文献、光影文献(抗战电影《椰林曲》)与场景还原,引导观众化身情报员完成动线任务,切身感受先辈的勇气与智慧;文化志愿者导赏深入解读作品与历史语境;“以笔为刀”主题工作坊让公众亲手体验木刻创作,感受抗战美术的力量;“在美术馆上美术课”进一步发挥“馆校合作”机制,使美术馆成为校外美育与党史学习的重要现场。
现场版画体验
此外,展览将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推出“巡展进校园”计划,以展板形式深入东莞多所中小学,辅助课程教学,进一步拓展抗战历史与红色艺术的传播维度。同步上线的“线上虚拟展厅”将依托数字化技术还原展览实景,配以图文解读,打破时空限制,面向更广泛公众开放学术资源。
近年来,莞城美术馆不断挖掘与研究本土艺术、传播红色文化,持续策划具有学术深度与教育意义的优质展览。此次展览再度彰显莞城美术馆在梳理岭南抗战美术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学术自觉与文化担当。未来,莞城美术馆将继续加强策展与学术研究能力,推动藏品数字化、展览多元化和公共教育常态化,进一步融入大湾区文化生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讲好东莞故事、传播湾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