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杨子奇:用艺术唤醒村庄历史记忆

更新时间:2025-09-01 07:32  浏览量:2

转自:湖州日报

见习记者 乐一

“关于村庄的过往,像老建筑、旧习俗这些,大家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细节?”南太湖新区凤凰街道陈板桥村内,杨子奇日前正与几名村民围坐交谈。他手持笔记本,一边认真聆听村民描述村庄旧时风貌,一边仔细记录下来,计划将这些元素融入陈板桥村的公共艺术创作中。

杨子奇是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拥有环境设计专业背景与丰富的公共艺术实践经验。去年4月,他来到凤凰街道陈板桥村担任文化特派员。“陈板桥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流动人口多,大多数村民不清楚村庄的历史,村民们难以形成文化共识。”杨子奇说。面对这一现状,他并未急于推进项目,而是先带领团队沉下心调研,通过20余次实地走访,逐渐摸清了村庄的历史脉络。

基于调研成果,杨子奇迅速推动文化建设落地,首要任务便是为陈板桥村设计具有辨识度的Logo。“设计不能凭空来,得贴着村子的‘脾气’走。”杨子奇介绍,团队先反复梳理调研素材,城中村的烟火气、村民们讲述的老故事,都成了Logo设计里的“隐形线索”。随后,杨子奇多次与村干部、村民沟通,收集大家对设计风格、元素呈现的意见,最终打造出贴合村庄气质的Logo。

与此同时,杨子奇组织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研究生团队,结合前期调研成果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我们打磨了42套方案,每套都适配村庄不同区域的环境,同时融入潜在的文化元素,保证作品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传递文化内涵。”杨子奇介绍,“我们还完成28套微型可移动展馆方案,这类展馆占地面积小又可以移动,用于展示村庄文化以及外来村民家乡的历史与风光,以此提升村民们的归属感。”

目前,团队正有序推进墙绘与宣传栏等基础项目建设,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墙绘工作。“城中村的文化建设既要留存历史记忆,也要契合现代生活需求,所以墙绘图案融合了传统民居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让老村民看得懂,年轻人也喜欢。”杨子奇说。

“真正的发展,不只是物质上的繁荣,精神文化也得跟上。”杨子奇表示,他期待通过持续的文化建设,让陈板桥村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最终成为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城中村在文化滋养下焕发新生。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