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艺术岁月里的时代印记——李继森以笔墨镌刻新疆岁月

更新时间:2025-09-01 10:56  浏览量:3

八十岁的李继森正在完善自己的中国画作品。(记者赵剑尘摄)

在新疆玉雕厂工作时,李继森设计创作的玉雕作品。(记者赵剑尘摄)

李继森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记者赵剑尘摄)

新疆网讯(记者赵剑尘)初秋的新疆,天高云淡,胡杨林渐渐披上金色的盛装,如一片燃烧的云海,在澄澈的蓝天下静默而绚烂。80岁的画家李继森,正以饱蘸热情的笔墨,将这壮美景色定格于宣纸之上。日复一日的创作,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热爱的表达。

当我们回溯李继森的人生轨迹,会发现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时代的亲历者。他的人生旅途与新疆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如同胡杨的根系,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从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到新疆玉雕厂的从无到有,再到新疆玉雕艺术的蓬勃发展,李继森用亲身经历见证了新疆的沧桑巨变,也用艺术创作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时代脉搏。

见证新疆玉雕厂的诞生

1960年,时任自治区手工业管理局局长高树仁坐在大西门的办公室里,面对着一张空白的新疆工艺美术产业版图。那时,全国支援新疆建设的浪潮正酣,天津火柴厂整体迁至乌鲁木齐,随厂而来的几名少年被送往北京玉器厂学艺。每个工种各一人,涵盖抛光、人物雕刻、炉瓶制作和花卉雕刻。五年后,仅三人学成归来。

高树仁深知玉雕行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于是他四处招募,从北京请来了四位师傅。加上外出学习归来的三位学徒,玉雕厂拥有了七位骨干成员,为新疆玉雕厂的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7月,李继森正在乌鲁木齐第一中学读高一。得知即将组建的玉雕厂正在招聘有美术基础的人才,“我觉得玉雕也和艺术相关,便报名考试。”李继森说。10月,他收到了上班通知,从此开启了与玉雕厂的不解之缘。

入职后,李继森和同事们开始了丰富多彩的体验生活之旅。他们在吐鲁番待了15天,深入葡萄沟、艾丁湖等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为日后设计创作积累素材。

1965年开春,玉雕厂再次对外招聘,吸引了一百多人参加考试,最终录取了三十多名有潜力的年轻人。这一批人中,就有后来成为新疆玉雕优秀代表的马进贵。为了安置新学员,厂里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提供了两三间平房作为工作室。与此同时,位于长江路(今第四中学对面)的红星机械厂和红星铸造厂,将部分场地无偿让给玉雕厂,提供了一个宽敞的大车间。数十名学徒住在一排排宿舍里,形成了类似学校的教学模式。就这样,新疆玉雕厂在1965年正式成立。

当时,玉雕厂主要致力于大型作品的创作,利用大块玉料制作香炉、瓶子等器物,剩余的边角料则巧妙用于其他用途。在人物雕刻方面,即使遇到带有瑕疵或杂质的玉料,大家也尽力寻找突破口,发挥创意。而不适合雕刻人物的玉料,则转化为花鸟、树木等题材。当时雕刻的大型作品大多通过天津口岸出口到海外,达到最大的创汇目的。因此,新疆玉雕厂不仅承担了创作任务,还将收集好的原料分配到全国玉雕厂。

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打磨技艺

在玉雕厂,李继森非常刻苦,他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玉雕师,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读了很多书籍,像《西厢记》《红楼梦》《水浒传》《牡丹亭》这些国学经典,以便让自己在设计创作时能游刃有余。”李继森说。

玉石雕刻需先有设计线稿,雕刻师才能根据图纸在玉石上雕刻。李继森沉下心读书,研究古代人物画法。

当时,厂里对作品要求严格,必须精确控制石头的尺寸。设计阶段,高度和宽度都需精确计算;成品完成后,更要用尺子测量,确保尺寸无误,不能有丝毫“缺失”。因为玉石珍贵,任何浪费都是巨大损失。“原石高度10厘米,宽度5厘米,那么成品的高度和宽度也必须严格保持一致。”李继森说,这比绘画创作复杂得多,而立体的雕刻工序更为繁琐。

20世纪70年代,李继森与马进贵等五名同事被派往北京玉器厂深造。这次学习为期一年,重点学习中国传统雕刻技法,包括雕刻技艺和与之相辅相成的画图设计能力。在北京,他们遇到了设计师冯道铭,他告诉大家:要想成才,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北京之行让李继森学到了许多宝贵知识和经验,虽然很多内容当时难以完全消化,但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他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了所学知识,为日后创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学习归来后,他顺利加入玉雕厂的人物雕刻组。

20世纪70年代末,在众多设计作品中,李继森最引以为傲的是“六臂佛锁蛟龙”的设计。他擅长将传统神话传说与玉石雕刻结合,并将其“小活做大”,这在玉雕领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六臂佛锁蛟龙”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的故事。他巧妙地将六臂佛的形象与风火轮结合,用玉石锁链将一条小龙锁在一旁,整个作品造型生动,寓意深远。

此后,李继森又陆续设计了诸多作品,包括表现现实题材的《劳动者》《狩猎》,以及大量取材于古典名著的作品,如《天女散花》《红线盗盒》《二乔梳妆》《嫦娥奔月》等。“边角料也不浪费,杂色玉雕成花鸟,瑕疵处化作山石。”李继森说。

时代变迁下的艺术坚守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新疆的经济和文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世纪70年代末,位于长江路的玉雕厂厂房老旧,已无法满足生产发展需求。为此,厂里向上级部门打报告,申请新建玉雕厂。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址在南门人民剧场后面的十字路口。1979年,新疆玉雕厂正式搬迁至新址。

然而市场大潮冲击下,传统工艺面临挑战。退休前的李继森辗转于新疆工艺美术厂等单位,也曾为新疆的红山牌油漆筒做过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未放下画笔,一直从事着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

李继森说,也正是在那个时期,马进贵等人抓住时代机遇,继承并发展了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并且有突破和创新,2004年获得了“天工杯”银奖。他的徒弟马学武的作品也以器皿为主,不拘泥于形似而求神似,带有强烈意象感,后来也获得了“天工杯”。

2004年,新疆玉雕行业迎来变革。新疆艺术学院以及新疆职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了玉雕专业,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而新疆玉雕厂在股份改制后被新疆某集团收购,在原址成立了新疆第一个专业市场“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至此,新疆玉雕厂全面结束其历史使命,新疆玉器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

2006年,作为新疆玉雕艺术的见证者,李继森荣获“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马进贵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时至今日,像樊军民、郭海军、周燕明等一代代玉雕大师接棒新疆玉雕传承大任。2024年4月,新疆评选出第五届50名新疆工艺美术大师,其中就有玉雕大师,三十多岁的杨修魁以创新设计和近乎天成的无痕雕刻名列其中。

李继森终于得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内心深处一直珍藏的理想——中国画创作。退休之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丹青水墨的世界里。他的中国画作品充分展现了将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融入艺术创作的独特能力。无论是描绘《奶茶飘香》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刻画《冰山的主人》的坚韧,捕捉《乔迁》的喜悦,还是记录《库尔勒所见》的独特风貌,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艺术感染力。

近十几年,他的创作重点逐渐转向以新疆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尤其对天山南北的胡杨情有独钟。

如今,李继森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知识传承给年轻一代。他带出了许多学生,在传承中国画的道路上,他初心不改,步履不停。他的艺术人生,犹如新疆这片土地,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成长、升华,最终绽放出绚烂光彩。

2024年8月,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李继森早期创作的中国画《为了备战》入展“共生之境——新疆百年美术的发生发展与当下艺术观察”平行展,以绘画方式呈现了20世纪70年代新疆人们的生活。

从玉雕厂的第一份设计稿,到如今满墙的胡杨画作,当李继森一路行来坚持艺术梦想的时候,滚滚向前的时代也回馈他浸着岁月风霜的成就感。李继森笔下那些穿越千年风沙的胡杨,沉默地诉说着——真正的艺术,永远与脚下土地共呼吸。

窗外,夕阳为天山上的博格达峰披上金纱。宣纸上,又一株胡杨的枝干正舒展开,金黄的树叶灿烂地朝向未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