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主理人“装”艺术VS深圳主理人“产品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更新时间:2025-09-01 12:31 浏览量:4
上海街头咖啡馆里的主理人正在精心打磨一杯“元宇宙像素冰咖”,而深圳科技园里的主理人已经用大疆工厂的零部件组装出第一款原型产品。两种主理人经济,两种城市哲学。
上海安福路的多抓鱼循环商店里,穿着复古的年轻人拍照打卡,主理人精心营造的“二手美学”成为社交货币;而在深圳南头古城的金属工作室里,主理人正向顾客讲解一件手工银饰的锻造工艺。
两地的主理人经济正如火如荼,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上海的主理人擅长营造氛围感和人设营销,深圳的主理人则更注重产品本质和产业融合。
上海的主理人经济带着浓厚的海派文化色彩。漫步在梧桐区,几乎每隔百米就能遇见一家主理人店铺:买手店、咖啡馆、独立设计师品牌。
这些店铺的共同点是高度强调主理人个人IP。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主理人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每个主理人都应该是一个优秀的 storyteller”,一位上海主理人这样说。
深圳的主理人则展现出不同的特质。在大疆“深圳研发+东莞制造”的模式下,主理人往往本身就是资深产业人或技术专家。他们更愿意谈论供应链效率和产品迭代,而非单纯的情怀故事。
“深圳主理人不太会‘装’,”一位本地消费者直言,“他们更倾向于用产品说话,而不是用故事包装。”
上海主理人经济的核心是“氛围经济”。巨富长街区(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的小店追求极致的美学体验,从装修风格到产品陈列都充满设计感。
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创造了独特的社交货币价值。消费者愿意为体验支付溢价,并在社交媒体分享,形成自传播效应。但挑战也同样明显:同质化竞争激烈,消费者对“故事溢价”逐渐疲劳。
深圳主理人则展现出务实本色。他们擅长利用深圳的供应链优势和科技实力,将创意快速转化为产品。
华强北为硬件主理人提供元器件,大疆工厂开放代工服务,南油服装市场支持小单快反。这种产业环境培育了一批“产业型主理人”,他们可能在科技园上班,周末变身主理人。
03 城市基因决定发展路径两地主理人经济的差异,深植于城市基因之中。
上海作为百年商业中心,天生具有消费引领和时尚定义能力。这座城市崇尚精致生活,注重外表和包装,为主理人经济提供了肥沃土壤。但高租金和同质化竞争也成为创业者的挑战。
深圳作为创新之都,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科技实力。政府推行“极速办”商事登记,建立“信用修复三书同达”机制,降低了创业门槛。
深圳年轻的、高学历的移民人口为主理人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创意人才和乐于尝试新事物的消费者基础。
深圳主理人经济正迎来独特的发展窗口。与上海相比,深圳的优势在于:
科技赋能能力。深圳主理人正在探索用AI、VR/AR等技术提升消费体验,创造全新的互动形式。科技园一家主理人咖啡馆已经实现AI个性化推荐饮品。
产业融合深度。深圳主理人更能深入产业链上下游,华强北的硬件主理人能够直接与工厂合作,快速迭代产品。
城市空间创新。深圳的“公园经济”和“非标商业”为主理人提供了多样化落地场景。从华侨城创意园到深圳湾万象城,从南头古城到大运天地,主理人店铺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
社群共创文化。深圳主理人更倾向于平等交流和社群共创,不少主理人本身就是资深从业者或领域爱好者,如涂鸦打工人、音乐人、咖啡师等。
深圳主理人经济也面临明显挑战。较高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是所有实体创业的现实压力。主理人需要找到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模式。
同时,主理人经济的繁荣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慢慢滋养,这与深圳“快节奏”的城市特性存在张力。主理人需要多一份“慢下来”的坚守。
最重要的是,深圳需警惕上海主理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摒弃徒有其表的“装”和过度包装,回归商业本质,聚焦于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深圳主理人经济可能走向三个方向:
科技赋能型:利用AI、智能硬件等技术优势,打造“AI原生”主理品牌;产业深耕型:依托电子、服装、珠宝等产业基础,做“产业型主理人”;空间融合型:与公园、特色文化街区、社区深度融合,创造新型消费场景。上海的主理人店铺还在讲述海外归来的创意故事,深圳科技园的主理人已经敲定下一批产品的生产线。
两种模式,没有孰优孰劣,只有适不适合。上海的模式难以复制,但深圳也不需要复制。
当上海主理人在橱窗里摆放当季设计时,深圳主理人正在将科技、产业与消费融合,打造一种更务实、更开放、更融合的特色主理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