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贴息政策,“四两拨千斤”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01 15:13 浏览量:3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迎来为期一年的贴息“国补”。
日前,《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步印发,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这两项政策被合称为双贴息政策。可以预见,以激发消费潜力为支点,双贴息政策将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在供需两端联动发力,以更好地畅通经济循环。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直接刺激终端需求,让老百姓敢于消费。近几年俄乌冲突、贸易战等诸多负面因素让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被不确定性的阴霾所笼罩,居民对于消费的态度趋于谨慎,而该政策作为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释放了积极的经济信号,提升了居民消费预期,为消费者的心理“松绑”。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光指出:“90后、00后相比60后、70后,在投资方面的支出占比相对少,更加注重消费尤其是能够带来当期效用的消费,而且更加敢于超前消费。”该政策顺应了近几年不少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愿意借贷超前消费的趋势,对于利息这一借贷痛点精准发力,既减轻了借贷消费者的还款负担,又减少了不少消费者借贷前的顾虑,能够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则从供给端减负助力,激励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高质量服务供给。近年来居民对于民生与精神生活相关的高质量服务供给的需求迅速增加,且需求多样化,更偏爱多层次联动的服务。消费形势的变化要求相关服务业的主体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还要对形式单一、内容粗糙的服务供给进行转型升级,诸多服务业主体也因此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该贴息政策让部分利息转化为经营活水,既减轻了企业身上的还款担子,也让企业更愿意借贷来改善设施、加强研发,乃至以个性化、差异化的理念打造消费新场景,以高质量、多元化的服务贴合消费者的需求。
相较于抗风险性高、收益稳定、吸金能力强的大型服务业主体,利息这一负担对于小微主体而言要沉重得多,而政策中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直接针对小微服务业主体,精准助力其服务供给转型升级。
个人消费贷与服务经营贷贴息并行,兼顾生产和消费,统筹需求与供给,为财政资金发力提供了稳固的支点,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减负,既直接激发了消费需求,又能促进服务业供给转型升级,而服务业质量提升又能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更好发挥服务业的就业蓄水池作用,形成经济良性循环。
一个政策能否发挥实效、落到实处,不仅取决于政策自身的机制设计,也受其落实保障的影响。为了让双贴息政策充分激发消费、普惠经营,相关部门直击政策落地的堵点痛点:规定贷款经办机构按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等额利息,不增加消费者和经营主体的额外操作环节,在流程上便民;既督促贷款经办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问题核查和处理机制,又多部门合作落实全流程管理,牢牢把握资金审核、拨付等关节,以“真消费、真经营”为补贴门槛,确保资金精准惠及目标群体,严防骗补套补。“双贴息”以机制和落实为抓手,确保“理论落到实际,政策落实市场,普惠落地群众”。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单一政策难以长效拉动经济,可以预见,我国将以政策的长拳、组合拳,对多行业、多主体齐助力,做到政策效果立体共振,让政策的一致性释放深远动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促成经济上扬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