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邦德,山海之间,浪奔浪流,一个富有玄意和禅意的现代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5-09-02 12:27 浏览量:2
8月30日下午,“玄意——林邦德墨象艺术展”在宝龙美术馆如期开幕,观众踊跃如潮,现场爆棚。除了特地从宁波赶来的一大批嘉宾之外,上海的艺术界朋友也是群贤毕至,大咖云集。作为展览策展人,我的心情也和林邦德老师一样,倍感欣慰。
很多人是自发前来,其中年龄最大的当数92岁高龄的老书家孙信德先生,精神矍铄,兴致盎然。另外,我在地铁里竟与摄影家、朗诵艺术家赵铭兄不期而遇,他也是冲着这个画展特地从市中心赶过来的,溽暑高温完全不在话下。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林邦德老师的艺术魅力,他对书法这门古老艺术大胆进行现代探索的巨大成功。
林老师是浙江宁海人,宁海这个地方山海交会,地处台州和宁波之间。独特的地理环境,养成了宁海人特有的性格禀赋,聚合了台州和宁波两地的气质,硬气、执着,又充满灵性。只要看看近代美术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就知道宁海人要么不搞艺术,一搞就不得了。
说来也巧,林老师和潘天寿都属鸡,两人相差一个甲子,所以在艺术上都有一鸣惊人的架势。而且林老师能说会道,谈吐风趣,思维敏捷,个人魅力十足,简直是大公鸡中的“战斗机”。
宁波的英文缩写是NB,大家因此常用“牛逼”代称这座骄傲的城市。确实从历史上看,宁波一带(包括台州)始终很“牛逼”,一直是文化高地,精英荟萃,经济发达,而且富有出海意识,国际视野。
历史上这里佛教繁荣,台州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宁波则有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等众多寺庙,都是千年古刹,名震东南。因而早在唐宋时期,宁波的工匠、画家、僧侣、学者,当然还有商人,一大批精英人士就远赴扶桑,大量输出技术和文化,这是日本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绕不开的。
今天,日本的禅宗、茶道、美术乃至医药等等,在宁波都可以找到源头,都是从这里传过去,再生根发芽,发扬光大的。而且当时还有不少日本僧侣和文人,来到这里学习“进修”“镀金”,使宁波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文化集散地。
无怪乎十几年前,日本的奈良国立博物馆曾专门举办了一个大展,来致敬宁波,名字就叫“圣地宁波”。去年我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参观东福寺的文物特展,大量南宋的书法、古籍、瓷器文物,都是从宁波过去的。东福寺的开山祖师圆儿辨圆,他的师父无准师范就在宁波弘法多年,所以这家京都有名的寺庙,里面所藏的文物和宁波的关系太大了。还有像一山一宁,这位禅师也与这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东渡日本弘法传教,创立“一山派”。这样对日本有着卓著影响的高僧大德,当时宁波地区至少有十几位。
另外,像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为什么这么厉害,都在在说明这里历来重视文教,一直是思想文化的荟萃之地,人文渊薮。
今天的宁波,同样开拓进取,文化厚重,富有出海意识,国际视野。
山海之间,浪奔浪流。林邦德老师从小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活跃在这片土地上,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从古老书法的气血里,汲取营养,砥砺精神,绽露锋芒,终成艺术大家。
尤其难能可贵的,林老师居安思危,是一个有着强烈现代意识的书法家、艺术家。
我们经常反思,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不彻底的,我们的现代化过程同样也很不彻底。虽然今天的物质条件堪称现代,但我们的思想观念还非常落后,很多意识还停留在农耕社会。表现在艺术创作上,同样是现代性缺乏,审美滞后,在传统的桎梏中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
“解放思想”这句口号,我们提了不止有多少年,但行动上效果甚微。在书法的创作实践上,我们同样要解放思想,要“向前看”,在观念意识上大胆突破,不要再停留在老调调老脑筋上,重复古人,是没有前途的。
林老师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勇于破局、跨界,杀出传统书法的重围。十几年来,他苦心孤诣,大胆进行现代书法的实验和探索,此中曲折和甘苦,非笔墨所能形容。这次宝龙展览,他的墨象作品,抛弃了文字的辨识性,纵横捭阖,风云激荡,可以看作他现代书法探索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有目共睹。
西冈一是一位日本青年学者,多年关注中日文化交流。开幕那天,他特地前来,看得非常认真,非常激动。深夜回家,他专门用中文给我写了一段感想,不妨摘录两段与大家分享:
石建邦老师在前言中提到的“叛逆的师承”,让我深深感受到那正是一位艺术家的真实使命。听到这一句话时,我立刻想起了日本歌舞伎演员、人间国宝坂东玉三郎先生所说过的一句话:“所谓打破程式的表演,必须以充分理解程式为前提,若不懂程式而去表演,那就只能称为没有程式。”
以我个人浅薄的见解来看,这次展览的主题“玄意”,也正如坂东玉三郎先生所说,唯有真正将传统之道修炼至极致,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破格”。或者说,这正是道教所追求的“无为自然”之美的体现。能够受邀参加如此精彩的展览开幕式,我由衷地表示最深切的感谢。
记得布展那天,在空旷的展厅,我曾独自一人默默凝视林老师的一幅幅作品,仿佛看到了山海之间,浪奔浪流,……又仿佛看到了作品背后的玄意和禅意,……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远古和现代,在这里再次交会。
2025年9月1日随笔于乡间
本文转载自“語石廬雜談”,作者石建邦先生,他是本次“玄意——林邦德墨象艺术展”的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