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之最!这个香港“收藏天团”65岁了
更新时间:2025-09-03 03:38 浏览量:3
这是一次特别的展览。它堪称 “历届之最”——不仅汇聚了香港顶级艺术收藏组织40多位会员的私人珍藏,更一次性呈现超过400件珍贵文物,让观众得以饱览跨越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
它就是“鉴古识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展览。
近日,在香港艺术馆,“鉴古识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展览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敏求精舍联合主办。展品数量种类之多、涵盖范围之广、品级规模之高令人瞩目。中国书画、陶瓷、青铜器、漆器、玉器、竹刻、家具和鼻烟壶等,年代横跨青铜时期至20世纪,其中不乏皇家旧藏与重量级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璀璨。
图示(左起)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文化)谭美儿、敏求精舍主席陈永达、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香港艺术馆之友主席利张锡龄和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莫家咏博士在开幕典礼上剪彩。
展厅现场
其中,多件精品尤其值得关注。比如,首次在香港公开亮相的西周时期周㗬壶,曾为乾隆皇帝御藏,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其器型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清宫旧藏青铜重器的典范;明代宣德官窑青花穿花双凤纹瓶,釉色莹润,青花浓艳,尽显官窑瓷器的端庄华贵与工艺巅峰;清代碧玉“万国来朝”插屏,玉质温润,雕刻细腻,题材罕见,是传世玉器中的罕见佳器。此外,乾隆时期金龙十二章纹吉服袍,绣工繁复,龙纹威严,尽显皇家气派;设计精巧的晚明家具子母屉六足六柱架子床,结构严谨,用料考究,展现了古代家具的匠心;还有张大千临石涛的《秋林人醉图》,笔墨灵动,意境悠远,再现了名家艺术风采。
西周中期 周㗬壶
高59厘米 宽29厘米 深24厘米
私人收藏
明宣德 青花穿花双凤纹瓶
高13.3厘米 径8.5厘米
达文堂藏品
清乾隆 蓝色绸平金银线绣缠枝菊金龙十二章纹吉服袍
长147厘米 宽216厘米
怀海堂藏品
张大千 临石涛《秋林人醉图》
水墨设色 纸本 直幅 163.5厘米×71.5厘米
陆率斋藏品
清乾隆 碧玉“万国来朝”插屏
高31厘米 宽16.3厘米 深1厘米
刘瑞隆律师藏品
明晚期 子母屉六足六柱架子床
黄花梨 高212.2厘米 宽195.6厘米 深124.6厘米
洪建生藏品
创立于1960年的敏求精舍,始终秉承“好古,敏而求知”的精神,汲汲于庋藏古物,孜孜于研究艺术。其汇聚香港各界热衷文物鉴藏的收藏家,并致力弘扬中华艺术与文化,凭借其丰富多元的稀世珍藏,逾六十载享誉国际,反映出香港虽弹丸之地,却承传了强大的收藏力量。敏求精舍会员更慷慨捐赠藏品予公营博物馆,当中包括罗桂祥博士、何耀光先生、黄贵权医生等。
此次特展还首次公开了敏求精舍的珍贵文献,包括创会章程、早期会议纪录及会舍用印等。这些带着历史温度的资料,清晰勾勒出敏求精舍的发展历程,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历史厚重感,也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这个顶尖收藏组织的初心。
据了解,香港艺术馆与敏求精舍为长期合作伙伴,历年合办多个展览,一直为收藏界盛事。此次展览得到香港艺术馆之友赞助,同时将其纳入“弘扬中华文化系列”活动,旨在为公众带来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文化盛宴,让千年文明瑰宝焕发新的生命力。
清乾隆 剔红“吉庆有余”纹提匣
高37厘米 宽39厘米 深15厘米
曾在斋藏品
清康熙 铜胎画珐琅黄地双蝶纹盘
高1.5厘米 径9.7厘米沐文堂藏品
18世纪 缂丝麻姑图挂轴
纺织品 96厘米×41.7厘米
贺祈思藏品
清乾隆 银鎏金累丝螃蟹形盖盒连叶形盘
高3厘米 宽20厘米 深13厘米
其乐轩藏品
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文物魅力,香港艺术馆团队在策展过程中还融入了创新理念:以当代视角解读古物,巧妙串联起古代帝王、文人雅士与今日藏家的共同鉴藏品位,让跨越时空的审美共鸣自然流露,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读懂背后的人文故事与审美传承。同时,展览深度融合文化加科技的理念,通过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重塑多件重点文物,打破传统展览的远观局限——观众可在互动体验中“亲手触碰”虚拟藏品,近距离观察文物的细节纹路与工艺细节,顺着科技的指引探索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真正体会“鉴古识今”的乐趣。
展厅现场
全息投影虚拟藏品
编辑丨王何
校对丨郑爽
设计丨周倩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中国收藏杂志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收藏》杂志
还不赶紧订一套!
它们将带给您——多重享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音频及视频号讲述的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有趣有料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创造无价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