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抗战记忆|传承烽火记忆 弘扬抗战精神 “河山不容践踏 南阳抗战文献·实物·艺术品展”开展侧记
更新时间:2025-09-03 08:17 浏览量:4
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河山不容践踏 南阳抗战文献·实物·艺术品展”在市文化馆开展。此次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献、实物和艺术品,全方位展现南阳儿女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不屈和爱国情怀,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共同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参观者聆听抗战实物背后的故事
烽火记忆 全景式还原南阳抗战史
当天上午,记者一走进市文化馆,“河山不容践踏”六个鲜红的大字首先映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南阳人民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展品、一幅幅饱含深情的艺术品有序陈列,将人们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本次展览由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市档案馆联合主办,市文化馆承办。展览汇聚了1200件珍贵的历史文献、抗战实物与主题艺术作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有抗日将士冲锋陷阵的号角,有南阳百姓支援前线的赤诚之心,更有中华儿女在侵略者铁蹄下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
在“日军暴行”展区,通过一系列实物及文献资料,揭露了日军从1939年开始先后5次侵犯南阳,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滔天罪行。在“抗战英烈谱”展区,彭雪枫将军铁骑纵横的飒爽英姿,魏明伦、梁雷、王舟平、许子和等烈士血洒疆场的英勇事迹,通过文献和实物一一呈现,让人们感受到南阳儿女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拍照记录
展品背后 收藏家们的家国情怀
在此次展览中,许多文献实物都有着独特的收藏经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收藏家们心血的结晶。
“收集的抗战实物能参加此次展出,我感觉十分荣幸。”红色文化传播践行者占红羽告诉记者,此次他提供了包括电台、文件包、日军遗留炮弹等抗战实物近300件,都是他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每一件实物,都是对日寇暴行的控诉,都是对中华儿女抗战精神的歌颂。”
2021年,占红羽创办了公益性质的镇平县詹红雨革命文物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公众搭建了近距离接触革命历史的窗口。自投身公益事业以来,他发挥藏品优势,组织“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红色文化巡回展”“雪枫精神宣讲”等活动,推动革命文物展览进学校、社区、企业、乡村,累计开展370余场次,惠及群众35万余人次,以鲜活的历史物证传递红色基因。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归国胜十分喜欢收藏,特别是对抗战时期的实物尤其痴迷。从1998年开始,他跑遍了全国各地的红色革命老区。此次展览,他提供了100余件各类珍贵的抗战实物。“每到一处革命老区,每收集到一件珍贵实物,都是对自己的一次爱国主义洗礼。”归国胜说,得知我市举办南阳抗战文献·实物·艺术品展,他受邀参加,感到十分自豪。“让更多的人知道南阳抗战史,知道南阳儿女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南阳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认真观看
红色血脉 在南阳大地赓续传承
展览现场,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在展板和展品前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不少人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市民李女士带着小孙子参观展览。她说:“今天带孩子来看展览,就是想让他了解我们南阳的抗战历史,让他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这些文献实物都是活生生的教材,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直观、更有冲击力。”
一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抗战英雄们都非常了不起,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南阳社区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者王誉霏和马艺滋,看完展览后心情非常感动。王誉霏和马艺滋表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将红色基因不断传承下去。
此次展览,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家乡抗战历史的平台,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它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励着新一代南阳儿女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张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