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荟鼓图】多彩艺术:衣礼华夏——汉服的演变
更新时间:2025-09-03 09:00 浏览量:3
衣礼
华夏
多彩艺术
汉服的演变
DR·魔方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衣冠礼仪之邦”,我国古代服饰文化是在相对封闭的外部环境下,经由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态的交融与内生发展,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以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耕文化服饰为主体,历经悠久的历史变迁,不断吸纳并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貌。
(资源来源:掌阅精选)
中国古代服饰不仅外在展现出璀璨如珠玉、绚烂多彩的华美,更内在蕴含着崇尚德行、劝勉向善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而到今天,它有一个通称,叫汉服。
在线观看
(资源来源:超星名师讲坛)
先秦至汉
——质朴典雅的深衣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早在先秦时代,君子不仅要有内在的文化道德等美质修养,还要有外在优雅得体的举止风度。所以讲究服饰打扮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服饰不光体现出人的仪表美,也提醒人要有与服饰相匹配的言行举止。
深衣是秦汉时期男女通用的服装。《礼记》的《玉藻》《深衣》二篇对深衣制有很多记载,深衣是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衣缘”或“纯”),因“被体深邃”、雍容典雅而得名。
在线观看
(资源来源:超星名师讲坛)
魏晋
——风流飘逸、衣袂翩跹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上承东汉,下启隋唐。这一时期的服饰与汉代一脉相承,而隋朝虽然由北周将领杨坚开国,但是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对晋朝颇为倾慕,屡有“尊汉复晋”之举,因此可以在隋唐服饰中找到很多魏晋时期服饰的身影。
(资源来源:掌阅精选)
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族大迁徙的魏晋时代,涌现了一批“另类”的名士,他们穿宽大的衣服、跟高齿屐,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头上加幅巾或戴小帽,体形清秀,望若神仙。这种不修边幅、解衣当风形成了古代服饰文化独一无二的风景,也展现了独树一帜的魏晋风度。
在
线
观
看
(资源来源:超星名师讲坛)
唐
——绚烂多彩的盛世华服
唐代服饰在继承传统汉服体系的前提下,积极吸收与融合外来服饰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款式方面,在传统衣裳制、衣裤制和深衣制的基础上,结合西域服饰特征,出现并流行了一种新的“袍服制”,也可称为“通裁制”。色彩方面,唐代建立起了等级分明的服色制度,加深了华夏衣冠中政治秩序的色彩表达。如官袍中的“紫、绯、绿、青”等颜色对应不同品级的制度,就是在唐朝确立的。
在线观看
(资源来源:超星名师讲坛)
相比男装形制的简单与色彩应用的严苛,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则多姿多彩,可谓中国服饰史上最为华丽绚烂的时期。上襦(衫)下裙是女子服饰的主要搭配方式,属于上衣下裳形制。女着男装也是唐朝女子服装的一大特色,于秀美俏丽之中别具一番潇洒英俊的风度。
(资源来源:掌阅精选)
宋
——窄瘦修身、清雅婉约
中国古代有着严格的服饰制度,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所穿服饰的制式、色彩等均有规定,宋朝也不例外。此外,在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其服饰风格也从延续唐、五代的宽博外放向崇尚窄瘦修身的婉约内敛转变,形成了清雅俊逸的风格特征。
宋朝是文人墨客的黄金时代,宋朝的绘画艺术也是中国画史上的一个高峰。千年之后的我们仍然可以展开一幅幅宋朝人物画卷,看到宋词里的峭窄春衫、褶褶珠裙,一览宋朝文人雅士、宫妃仕女的楚楚衣冠、丽影霓裳,管窥“侍”农工商、稚女小儿的职业装扮、四季时服。
(资源来源:掌阅精选)
明
——精细雅致的端庄之风
明代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同时兼具蒙元特色,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风格上,它端庄传统而不失华美艳丽;制作上,它工艺精湛且款式繁多。除此之外,明代还制定了一系列服饰制度,上到天子,下至平民,其穿着规格、用料、纹饰皆有讲究,堪称华夏衣冠的典范。
在线观看
(资源来源:超星名师讲坛)
(本篇相关图片均来自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相关视频、电子书均来自本馆采购数字资源,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有效期至2025. 9.12)
衣礼华夏 多彩艺术汉服的演变DR·魔方“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