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肖蓝•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

更新时间:2025-09-03 09:54  浏览量:3

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肖蓝,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工笔画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2010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举办个展《精神的隐喻—肖蓝绘画作品展》,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中国艺术大展和主题性创作展;全国第五、第六届工笔画大展;第九、十一、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等。作品被外交部、湖北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及个人收藏。

构成一个自己的图像世界

肖蓝在中国画学院任教,带着为数不少的国画研究生,一向被看着中国画画家。但他在国画界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因为他的画最像中国画,但仔细看他的作品,又最不像中国画。像中国画是因为他确实是用中国画的方法在画画,使用最地道的中国画材:宣纸、绢、毛笔、墨等等;熟练的使用中国画的技法,勾皴点染、随类赋彩,还有装裱题款印章等国画的形制。但他在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总想着,我如何和别人做的不一样,如何给大家一点新的东西看。以肖蓝的性格,他一定是悄悄的在做,在这个悄悄做的过程中,他使用传统工具材料,逐渐创制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图像世界,他的创制方法主要是构成。

初夏之二cm 91×110cm 纸本设色 1996年

在这个属于他自己的图像世界里,首先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色彩,他常常使用色彩饱和度很高、非常明丽的色彩,使人物、景物仿佛都映照在正午的阳光下,形成“正午景色”。色彩之外,他的构图也非常特殊,他的画面追求构成感,没有中心视点,但又不是中国画所谓的散点透视,而是按照前后远近疏密关系,将对象安排在画面上,给人的观感是,画面上什么地方显得空,就安排一个物件或人物,有些人物画也常常采用非对称性构图,主要描绘对象往往居于画面的边沿。由此我们看到,肖蓝的绘画既不是传统的写意性世界,要追求笔墨意趣或表达画家的人生趣味;又不是 “浓丽而不失雅正”的传移模写式的工笔。而是一个构成的世界,他的所有画面基本上都是构成性的,构成本是设计的基本方法,肖蓝全面运用所谓三大构成的方法来结构他的画面,使他的画面有别于传统的国画,也就是说,他用现代设计构成的方法,把传统国画画面解构了。这是他的国画不太像传统国画的基本特点。针对不同的题材和科目的作品,他分别运用了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方法。

晌午之五 48×52cm 纸本设色 2003年

在色彩构成的运用上,他的几乎所有着色的作品,都可以看到构成的运用。除了2009年传统工笔作品《流韵》,因为人物的服饰是按照演出的现场如实描绘的,其他所有作品都有色彩的主观安排,哪怕是2014创作的写实场景的《有风筝的风景》,也有色彩的构成性考量,他作品中对色彩构成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按照设计色彩构成的规律生搬硬套,而是首先体现在主观的色调上,在统一色调的基础上,对不同描绘对象来进行主观分色,使画面形成独特的色彩氛围,形成了他图像世界最明显的一个特点。

长江之滨 180×180cm 纸本设色 2004年

立体构成的运用,在他所有作品中也都有体现。在肖蓝的笔下,我们很明显的看到,我们所生活的大都市,就是一个构成的世界。他的作品很显然属于都市题材,大都市是现代的产物,我们在传统绘画里面能看到最繁华的大都市莫过于《清明上河图》了,但那里面,人、动物、树木、桥梁、房屋,都是和谐的,虽然画面看起来也很密集,但透露出烟火气,密集而不拥挤,有一种和谐的内在秩序。而现代大都市,人与环境是分离的,他用立体构成的办法,把现代城市进行拆解,把人,还有动物要么圈起来,或者看到都市人在建筑的空地上,盲目的希望在都市找到一个依托。在一些建筑的表面,他还象征性的画了一些网络线,使得鸟也飞不出,只能瞪着迷茫的眼睛:而有些人却找到了自己的办法,索性在这建筑的丛林中,小舟垂钓,既闲适又无奈,由此对城市丛林带给人的异化进行了质疑和反思。

晌午之七 52×52cm 纸本设色 2004年

平面构成的方法,当然运用的最普遍,几何块面和几何线条是他的基本造型元素,但他的块面和线条常常并不为造型服务,而只是对画面进行分割,以增加画面的形式感,特别是他山水画中对线条的运用非常有创意,我们看他画山石,没有皴法,全用集合式的线条来结构山体,但是由于这线条又与造型密不可分,造成用线条代替了皴法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不用皴法也可结构山水,这样无形中解构了在传统山水中具有神圣性的技法——皴法。

晌午之十 140×150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我们把这三种构成的方法分开来分析,并不意味它是分开来运用的,这三种构成方法在一个画面上常常综合运用,并且在运用时保持了适当的限度,如在画建筑时,从基本形态来看,让人往往觉得建筑还是以它本来的形态在它应在的位置上,但实际上从形态到色彩上都已对它进行了重构,有些画面的建筑当然已经不在它原来的位置上,甚至被倒置,围合起来,像一个牢笼。当然,更普遍的方法,是平面和色彩构成的综合运用,这在他的工笔人物系列、山水系列都十分明显。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是他的山水系列作品,前已述及,他的山水基本不用皴法,完全靠线分割成色块,分出山形,其主观的色彩安排与线性分割,不仅画出了中国画古典山水的感觉,而且有着静穆的美感。把这样画出来的山水与他人物系列背景的建筑对比,看起来拉的很开,实际上是一样的办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肖蓝把几种构成融合运用的已经非常纯熟。

行走的人 20×30cm 纸本设色 2004年

现在我们要追问的是,肖蓝熟练使用构成方法追求特殊的画面结构,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安排吗?当然不止如此,其实他是用现代主义艺术的方法,从形式出发,先用现代设计语言的办法,把画面变过来,变成具有现代感的画面,然后再根据画面形式自然改编起造型作用的物象。简言之,他的画面仿佛是形式至上的,好像因为形式的需要只能如此描绘物象。其实他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是先设定了要如此描绘物象,而且只有如此描绘物象才能说出他要说的话,于是费尽心思预先设定了这样的形式,找到了现代构成这种语言。这些没有五官的人物、挪位倒置的建筑,没有皴法的山水、几何化的树石、布景一样大海中的人物,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话,也即他思想和观念的所在。至于他想说什么,每个观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晌午之十二 60×60cm 纸本设色 2005年

在一个继承与创新充满矛盾的时代,有觉知的艺术家会面对这个矛盾并寻找突破口,肖蓝的艺术在这个时代具有表征性,他知道守成与创新、求新与求变的限度。他温和的坚持着自己,有点犹豫又在坚定地往前走,他非常注重画面效果的独特性探索,其实是想把这种探索性落脚到思想和观念的思考与表达。他的艺术不极端,但足以让我们看出其探索思考的多种面向。

吹肥皂泡的小男孩 52×52cm 纸本设色 2006年

于是,肖蓝用古典的画种和基本技法,现代的画面处理方法,表达了当代的艺术观念。肖蓝就这样不经意的将前现代、现代、当代融为一炉,实现了画面形式性和艺术观念性的统一,相当具有隐蔽性。他不是想隐藏什么,这是他内敛的性格使然,但这种性格的坚韧性,使他仿佛不经意间,将一个传统画种推进到了当代,“构成”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图像世界,至少和一些挂在口头上的创新艺术家拉开了距离,这是肖蓝给我们的惊喜,也是他对当代国画的一个贡献。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刘茂平

2025年8月于藏龙岛

跳绳的小女孩 52×52cm 纸本设色 2006年

童年肖像 150×160cm 纸本设色 2007年

温柔湖 180×180cm 纸本设色 2007年

流韵 218×180cm 纸本设色 2009年

童年 150×110cm 纸本设色 2010年

乐园 180×180cm 纸本设色 2010年

家园 180×21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普吉岛印象之一 44×57cm 绢本设色 2023年

仿古山水五 45×38cm 绢本设色 2016年

仿古山水之一 40×65cm 绢本设色 2018年

仿古山水之二 40×65cm 绢本设色 2018年

202004之三 44×58cm 绢本设色 2020年

《看起来很美》之二 43×65cm 绢本设色 2021年

《白掌》之一 43×65cm 绢本设色 2021年

夏之二 44×58cm 绢本设色 2021年

渔乐图 44×57cm 绢本设色 2024年

自在图 44×57cm 绢本设色 2024年

垂钓图 44×57cm 绢本设色 2024年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