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资讯|南艺数字艺术学院“数创润河”实践团:溯源千年运河 描绘当代华章
更新时间:2025-09-03 18:34 浏览量:1
8月13日,在南京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由党总支副书记徐欢、学工办副主任李孟悦带队的“数创润河”实践团队赴扬州展开“文润运河,创绘山乡”暑期社会实践,针对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先后走进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扬州非遗珍宝馆等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进行视觉转译与文创成果创作。
溯源千年文脉
探迹运河遗珍
“数创润河”实践团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前合照
团队首站来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这里,团队成员们沉浸于丰富的文物与沉浸式展陈中,直观感受到千年大运河的恢宏气象与深厚积淀。大运河贯通南北江河,从古代漕运到沿岸繁荣,运河不仅是水道,也连接了海陆内外,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铸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展馆所呈现的多维度文化图景、沉浸式氛围营造、互动体验,为团队后续文创创作提供了丰富灵感。
团队成员参观大运河博物馆、珍宝馆Vlog
对话匠心传承
聆听非遗之声
在非遗珍宝馆内,团队有幸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国培大师。曹老师不仅讲述了扬州漆器、玉雕等工艺背后的文化底蕴,更分享了金银细工技艺以及作为传承人对“守护与创新”的理解等。
曹国培大师在为团队成员讲解金银细工技艺
团队成员于扬州非遗珍宝馆合照
创意视觉转译
绘就运河新景
“鸿运当头”城市元素文创产品
成果孵化阶段,团队成员围绕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展开文创设计,以沿线城市如扬州、镇江、常州、南京等的民俗、饮食与地域特色为切入点,将传统元素转译为视觉符号、插画和产品包装等文创形式,力求让大运河文化“看得见、带得走、用得上”。
更重要的是,实践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导向,通过整合沿线城市的民俗与非遗文化,凸显运河沿线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记忆,借助文创作品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可用的现代表达,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同心融汇运河,共铸共同体伟业
文润运河,创绘山乡。通过此次实践,“数创润河”团队成员不仅对江苏段大运河文化有了更系统的认知,也更加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大运河贯通南北,联结古今,它所承载的文化自信与共同记忆,正是青年一代应当守护与创新的精神宝藏。数字艺术学院“数创润河”实践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把所学所思转化为持续探索的动力,用青春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文字:杭文静
图片:“数创润河”实践团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