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展讯 | 画家亓振海意笔山水画作品将亮相2025北京艺术博览会

更新时间:2025-09-03 19:39  浏览量:1

2025北京艺术博览会(Art Expo Beijing)将于9月12日至9月15日迎来第25届盛会。这项已成功举办24届的盛会,见证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崛起与繁荣,更彰显了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核心地位。这座城市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更是当代文化思想的策源地和国际艺术交往的重要平台,以其独特的历史厚度与文化高度,扮演着连接历史与未来、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关键角色。

无论您是艺术爱好者、收藏家,还是艺术行业从业者,亦或是普通观众,都将在这里感受到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见证艺术与城市的深度交融,携手共赏文化与艺术的璀璨未来!

本期推荐参展画家 | 亓振海

展位号:北京展览馆-11号馆-C97

黑墨团中天地宽

——亓振海笔下的山川神韵

贾德江

夜读亓振海近年创作的一系列意笔水墨山水,我一直沉浸在他“墨写家山,笔补造化”的山情水境创构中。掩卷长思,他的画与众不同,他的山水不同凡响。那忘形得意的粗笔大墨,那妙在画外的虚实相生,那立气象于胸中的黑团墨块,使我不禁想起“清四僧”之一石涛和尚的题画诗句:“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众所周知,这一诗句常被理论家们用来描述黄宾虹的晚年山水,但我以为,无论是从图像结构还是从笔墨情韵来看,以此来赞赏亓振海的这批意笔水墨山水更为贴切,更是对亓画的绝妙写照。因为亓画和黄画一脉相承,且亓画更具这一诗句意指的图式特征。可以肯定地说,亓振海的意笔水墨山水是由黄宾虹开启门径,亦继循黄氏理法得以精进,对他的画风形成的最大影响者也莫过于黄宾虹,他也敬称黄宾虹是他的老师。当然,这与他的生平和从艺经历息息相关。

1962年,亓振海出生于泰山极顶天街,是一位根生土长的泰山人。他自幼酷爱绘画,坐卧泰山的天时地利,使他爱山、恋山、绘山,由心而生,笔耕不辍,致力于以泰山为母题的山水画写生、创作和研究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他曾在自述中写道:“喝着泰山泉水长大的我,本来就孕育了大山的性情和筋骨,胸中饱含着对泰山的敬仰和深爱。我用脚步丈量遍泰山的沟沟壑壑,并以神奇的笔触,将五岳之首的雄伟壮美和博大精深的泰山之魂,用写意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线条的勾勒与墨色的渲染给山水画赋予独特的魅力。”鉴于此,亓振海早年的山水画也和黄宾虹一样,主要取法于宋元文人山水画传统,其中范宽、黄公望对他的影响尤著,他经反复临习,心领神会,已得宋人气骨、元人风韵。但就审美表现而言,亓振海此时山水画的图式、趣味、风格在整体上并没有逸出传统文人画的格局,重要的是,他的山水画中循规蹈矩、温文尔雅的笔墨与他心中的泰山雄魂相距甚远,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他。

促成他画风转变的关捩之点,是20世纪80年代“黄宾虹热”的兴起。对于黄画,亓振海也经历了由冷漠到热爱、由肤浅入深厚的认知过程,由“师其迹”到“师其心”,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找到了表现泰山之雄之势之魂的笔墨语言。自此他不再彷徨,取法于宾翁笔墨之黑之厚之密,成为他山水画探索的主攻方向。一路走来,他以泰山为师,记泰山千姿百态于笔下,贮泰山万千气象于胸中,不分昼夜,孜孜矻矻,废画三千,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亓振海的山水臻于佳境,主要体现在他近年创作的意笔水墨山水中。他的山水画幅不大,多为立轴、横幅、条屏,却雄肆苍浑,朴厚润泽,黑重幽深,由淡逸直入雄浑之境,以黑为主,以力量与气势取胜,从而一扫宋元山水的萧索荒寒,与传统文人山水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尤为可贵的是,黄宾虹滋养了他的艺术,却没有束缚他的艺术。出于黄而不被黄所缚,形成了亓画最显著的特色,区别处大致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如果说黄氏山水有三种画境:一为焦墨山水,二为意笔山水,三为积墨山水,而亓氏山水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意笔山水方面。他的意笔山水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把粗之线条和渲染、泼墨、积墨融为一体,少有皴擦。这与黄宾虹纯用短线皴写而少渲染的写意手法大相径庭。在笔法上,黄画用笔细劲,亓画用笔粗放,且松动泼辣,如入无碍境界,其纵横排奡、粗服乱头的用笔,率性而为,不拘成法,大有石谿、石涛的遗风;在墨法上,亓氏山水得龚贤最多,少用焦墨多渲染、重积墨,求画厚而黑为其特色,而以笔与墨会、与水和,得气韵生动为其最高目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他强调一个“狠”字,尤善于在“黑”上苦下功夫。他在黑中既求实体感,又创虚拟美,用黑衬托白、衬托亮,用黑统一画面,用黑来创造意境,强化他得之于泰山的实境感受。从中不难看出李可染对他的影响。由精研一家到上下求索、兼收并蓄,是亓振海走出黄画酝酿自家风格的奥秘所在。

其二,如果说黄宾虹对当时画坛盛行的西化论调是颇不以为然的,而亓振海则不同。面对国门的重新开启,西方现代艺术的全面涌进,以及“85美术新潮”给画坛带来的震撼,都不可避免地激发了新生代画家亓振海图新求变的欲望,使他自然而然地在“引西润中”的范围内用心着力。借鉴西法,他没有走向已成为山水画坛主流的新写实主义的道路,旁参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他也没有坠入风行一时的抽象水墨实验,他的山水画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以兼具两者特点的意象山水建立起意笔山水的新秩序。他的山水没有放弃写实的语言,其山川岩壑、林木房舍、田园嘉禾都包孕在厚重苍润的“黑团团里墨团团”中,“墨中见笔笔含墨”,于混沌中恍惚有象。这样的山水是写意的,是意象的,却显然带有抽象的成分,不虚空,不费解,达到了“见山不是山,见树不是树”的道法自然之境。亓氏山水广泛借鉴西方印象派、表现主义的绘画观念和现代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的形式构成,以及以黑白关系结构画面的版画,并巧妙地与东方本土山水之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意笔山水中的东方审美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三,黄宾虹说:“自然二字,是画之真诀,一有勉强,即非自然。”可以说,“合乎自然美”是黄宾虹一生孜孜以求的美学理想境界。亓振海的意笔山水却一反常态,不画背景,不画烟云雾霭,不画远山近水,没有“三远”之分,没有层次之别,一味求“黑”。其团块结构已显,意象造型已现,不以修洁为工,不以雕饰为能,是自然的画风,是浓黑深邃的水墨世界,将观者引入一个特殊的审美天地。它不是画坛习见之画,也不是世人常见之景,幽奥深沉,奇崛静谧,而美在黝黑,妙在分明。它不是自然真实景象的描绘,也不是具体山川的再现,而是重在写自然之性而非自然之象,重在写山川之美与写自己心性的高度统一。亓氏的意笔山水,虽来自宾翁对自然山水和对画理画史画迹的独见,但亓氏更是出于对家乡泰山的深深爱恋,对自然中阴面山及晨、昏、朝、暮、雨景山的情有独钟,积郁为亓氏山水的浓厚黑趣。显然,此黑趣依赖于中国独有的黑墨而表现之。然而,在所谓的“笔墨”背后隐存的是一缕深厚的文化情怀,是一颗爱祖国、爱自然、爱家乡的赤子之心。

综上所述,亓振海是一位重视传统更重维新的艺术家。他的山水画风是独特的,那新奇的意境、浑然的整体感、灵动的笔情、氤氲的墨韵、团块式的意象建构、勾勒与水墨融合的丰富语汇,以及将东方与西方结合起来的经营方式,使他的山水在众多的画家中卓然而立,给予人们的是别样的审美享受。从他的作品中可见,他一直着力于山水画内在美的开拓和独特个性的强化,一直在探寻意笔山水的现代风格而走向现代化之路。亓振海意在以自己的艺术表达对自然的憧憬、理想与改变,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地。言情必及物,山水画的意象作为符号是美感的召唤者,是精神的载体,优秀的作品从来都是物我关系的双向建构,都是艺术与自然、自然与人类交错作用形成的笔墨个性和图式个性的互映统一,凸现了全新魅力。亓振海的作品意义正是体现在这里。由此我想到,如果像亓振海一样,有一批同道立足于将传统风貌和现代观念结合起来,通过艺术家的灵感把大自然的美升华起来,用创造性的劳动把艺术个性高扬起来,那么,他们就会像一颗颗新星闪烁在夜空,让山水画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独特画种在世界艺术之林重新放射出不朽的奇光异彩。

2022年11月28日于北京王府花园

(作者系著名出版人、美术评论家、画家)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