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小作品也有大情怀!

更新时间:2025-09-04 09:33  浏览量:1

■记者 李婷

昨日下午,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上海地区入围作品巡演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剧场开启。今年,上海共有九个作品入围群星奖决赛,入围比例再创新高,涵盖音乐(含合唱)、舞蹈(含广场舞)、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六个种类。

“这是对三年来上海群文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通过赛前巡演,既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惠民,也有助于作品在直面观众中进一步打磨、提升,演员也能积累更丰富的舞台经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透露,本轮巡演共七场,后续还将前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黄浦文化中心(黄浦区文化馆)、奉贤九棵树中心,在“实战”中完善作品和表演,为即将于九、十月在川渝地区举行的全国决赛蓄力。

小切口折射大时代

“创作是打破自己,再往前的过程,痛苦但值得。”市群艺馆音乐创作与指导孙彬彬虽然获得过两次群星奖,但此番器乐重奏《海上·云梦》的创作对她依旧是极大的挑战。这个作品在创作之初曾被推翻过很多次,直到她从网上找到一个“神器”——特雷门琴。这是全球首个无需身体接触弹奏的电子乐器,演奏者通过双手与金属部件的距离变化控制音高和音量,左手调音量、右手控音高,琴声空灵如抒情女高音。“它瞬间击中了我。”但问题随之而来,谁来演奏?如何与其他乐器搭配?她和艺术辅导石磊反复调试、摸索后,最终完成创作——通过中阮与竹笛的韵调、澳大利亚迪吉里杜管和打击乐的原始震颤、特雷门琴的吟唱与数字脉冲等有机融合,描绘风起云涌、云卷云舒的自然景象和上海的勇立潮头、敢于拼搏。

小作品承载大情怀,是今年入围群星奖决赛的上海作品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生动表达。比如,广场舞《一起跳舞吧》融合爵士、流行舞与本土文化,聚焦当代都市白领的工作和生活,描绘了一幅活力无限的都市日常景象。

“以情动人、以美育人”

扎根生活的创作,以小作品承载大情怀,彰显了群众文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初心。

“覅怕船儿小,覅怕浪头高,用力呀用力摇啊摇啊摇。”一首上海童谣,牵出两地思念,引出“小家”与“大国”,情景表演唱《捧一把月光》让乡愁与担当在月光下交融。作品受到一则“三江源上海士兵思乡的纪实报道”启发,讲述了“上海哨兵守边”故事。家庭与士兵的双空间对话,士兵轻抚帽中照片等细节设计,让情感有支点,思念有了载体。

上海的戏剧作品,向来擅长在“市井小事”里挖深度。作为首个入围群星奖决赛的沪剧小戏,《假币真情》讲述一位智障客人十年如一日用手绘“假币”在面馆吃面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爱、信任和帮助的作品,灵感来自于一条视频,导演栾岚和浦东新区沪剧非遗传承人严蓉一拍即合。“我们想做‘接地气的小戏’,让海派市井的柔软与善意被看见。”

音乐小品《无障“爱”》的表演者是一群视障人士,讲述他们渴望的不只是被帮助,还有被平等对待。作品采用阿卡贝拉无伴奏形式,所有声音都来自演员的人声和身体:拍手是“生活的节奏”,跺脚是“行走的脚步”,盲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则成了“独特的打击乐”。

本届群星奖,上海有两个曲艺节目入围决赛,皆以最传统的文化样式讲述着当代热点问题,引人深思。锣鼓声响,上海退休房东与三位离乡打拼的视频主播租客间的故事《房东来了》热闹上演。作品最初的灵感来自作者兼演员沈玉琴的一段真实见闻。她曾在居委工作,所在社区约3/4居民都是外地来沪的新上海人。将传统锣鼓书与现代文化进行了融合创新,在曲调上把快板、贯口掺入其中,还专门设计了一段Rap,而租客也穿插使用了四川和江苏方言,体现了上海的包容和多元。

苏州弹词开篇《心声》,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品,由嘉定区望新小学的学生参演,真实地道出了孩子们“双休比平日忙”等心里话。为此,创作团队专门倾听小学生“吐槽”,并融进表演。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