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复兴岛?9月底见分晓
更新时间:2025-09-04 16:09 浏览量:1
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正以科技为桨、艺术为帆,驶向一个更具智慧、更富活力的未来。
最近,复兴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闯入公众视野。从曾经的战略留白区,到如今的“量子城市空间创新基地”,再到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痛岛”,这座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岛屿,正在开启一场从工业锈带到未来之城的华丽蜕变。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以“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为主题的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将于今年9月30日至12月13日在复兴岛举行。届时,市民期待已久的新晋“网红”复兴岛船台公园也将正式开放。这不仅是一场艺术与科技的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未来城市治理模式的深度试验。
01
从“留白岛”到“试验岛”
复兴岛曾是上海近代工业的重要基地,中华造船厂等企业在此留下厚重的工业印记。随着城市转型,它一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直到“上海2035”总体规划将其明确为“战略留白区”,这片土地才开始积蓄新的能量。
如今,随着“量子城市空间创新基地”的落地,复兴岛迎来新的跃迁:从“留白岛”到“试验岛”。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在发布会上表示,复兴岛作为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拥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工业遗存,这为“量子城市”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量子城市”强调精准感知、高效协同和智能互动,复兴岛可作为未来城市创新的试验场,开展大胆的政策创新、技术革新、空间焕新,从而产生更具整体性、震撼力和示范性的效果。
02
量子城市:不只是科幻,更是现实
“量子城市”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徐明前解释,这一理念以量子思维中的“精准、协同、叠加、跃迁”等特性为隐喻,通过AI、数字孪生、实景三维等技术,构建一个能实时感知、智能研判、自动优化的城市系统。2024年12月13日,“量子城市空间创新基地”在复兴岛启动建设,标志着上海在打造虚拟城市、推进数字孪生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普通市民来说,“量子城市”意味着未来的城市生活会变得更智能、便捷、安全和高效。例如,红绿灯可根据实时路况智能调节,空气质量监测可精确到街区级,人流活动可以动态捕获并智能预测,城市内涝可提前预警并生成解决方案……这些场景都将在复兴岛率先试点。
另一方面,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和实景三维建设,正在为智慧城市提供“数字底盘”,推动治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道路、公共交通站点、公园、商场、健身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监测要素,都可以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转化成具体指标。”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庞冲举例道,比如“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社区养老设施步行5分钟覆盖率”“便捷通勤”“便捷就医”“便捷用餐” “便捷购物” “便捷停车”“便捷运动休闲”等,这些能够结合实际反映城市带给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城市的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实景三维建模则能在数字场景中,精确地还原城市的地形地貌、道路水系以及建筑布局,既能结合规划体检评估和城市监测工作,有效评判当前的空间规划和城市治理水平,又能运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在数字场景中适度预见城市的未来,提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03
体育赋能:从国球争霸到无人机世界杯
今年7月,市体育局联合杨浦区在复兴岛成功举办2025年上海市“国球三进”系列争霸赛暨“韵动杨浦•秀出来”乒乓球选拔赛,上海杨浦的奥运冠军樊振东参与互动,现场成为了欢乐的海洋。“没想到能和奥运冠军一起打球,真是太激动了。”参与活动的市民杨莉说。当天的活动相关报道达12000余篇,近10个微博词条登上全网热搜,社会反响热烈,很多前来参赛的市民称复兴岛为他们乒乓爱好者的“幸运岛”“幸福岛”。
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表示,复兴岛凭借丰富的工业厂房和良好自然生态,具备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的潜力。未来,这里有望成为科技体育的新高地。今年9月将在江湾体育场举办国际航联无人机竞速世界杯赛,11月将在上海体育馆举办首届国际航联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我们正在勘测复兴岛的硬件设施,未来无人机竞速世界杯、无人机足球世锦赛等国际赛事有望落地于此,希望能带动复兴岛的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04
艺术季:一场可参与的未来嘉年华
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突破传统展览模式,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全龄友好的公共活动。船台公园首次开放,原中华造船厂的巨型塔吊群、超大尺度的造船船台、黄浦江边开阔的高桩码头等工业遗存,将在灯光与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将变身赛博朋克艺术现场。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透露,今年还将在复兴岛举行2025上海旅游节杨浦区活动暨上海大学生旅游节开幕式、中欧文化嘉年华、古今双飞天•AIGC创新设计大赛、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等多元活动,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让复兴岛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潮流目的地。
05
杨浦:从“工业锈带”到“发展绣带”
2019年,第三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相遇”为主题在杨浦滨江开幕,滨江南段2.7公里首次对公众开放,广大市民走进昔日的“工业锈带”,看到了杨浦滨江的发展蝶变,看到了杨浦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时隔六年,空间艺术季重回杨浦,落地复兴岛。这和复兴岛的未来规划不谋而合。
根据规划,复兴岛将建设“数字岛”,依托量子城市空间创新基地,布局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智能场景;打造“设计岛”,通过低租金等方式盘活存量空间,吸引创新创业和艺术设计群体;塑造“人民岛”,建设环岛水岸、草坪音乐节场地和服务驿站,构建全龄共享的滨水公共空间。
杨浦区副区长徐建华说,岛内的工业遗址及留白区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当前杨浦正推动复兴岛从“留白岛”加速蝶变为“顶流岛”。按照自然生长、有机更新的模式,有序推动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建筑焕新、蓝绿基底塑造、配套设施完善,为本次艺术季打造不同以往的主题展陈,提供兼具展演、交流、休闲等多功能的丰富体验。同时,通过科技和艺术、虚拟和实体、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展示上海量子城市空间创新基地建设成果。
未来,复兴岛将保留工业遗产特色,融入科技、艺术、生态等多元功能,打造集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创新型滨水空间。
复兴岛不再只是一座岛,它是一个符号、一个样本、一个属于所有上海市民的“未来实验室”。
文字 | 毛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