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苏有朋道歉后续:体面全无,差点人设崩塌,到底是谁伤了谁的心?

更新时间:2025-09-04 17:00  浏览量:2

一场音乐会,两档门票,在寻常不过。

但一句“卖艺不卖身”的冲动言辞,让51岁的苏有朋,在生日前夕遭遇了从艺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形象危机。

“这是音乐会,不是合影会。我卖艺不卖身。不爱音乐的别来了。”

8月底,苏有朋在社交媒体上的这番回应,瞬间点燃了粉丝的怒火。

事情起因于他计划在9月11日生日当天在北京举办的“B-Side限定音乐会”。

门票分为两档:1500元的VIP票含优先入场、10人合影和签名海报,911元的普通票则只能观看演出。

由于VIP票数量少难抢购,部分买了普通票的粉丝,在超话提议想要合影机会。

没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粉丝诉求,却引来了苏有朋直接而强硬的回应。

一:一句话引爆舆论场

苏有朋的“卖艺不卖身”言论迅速登上热搜。

网友们都不敢相信。

这样的话语,竟然出自一直以“高情商学霸”人设著称的苏有朋之口。

支持者认为,苏有朋是在坚守音乐纯粹性,希望粉丝关注音乐本身而不是合影。

但更多声音指责他“既当又立”。

我看到这话第一反应是:都说明星和粉丝是“双向奔赴”,可这话里,我怎么只听出了“单向嫌弃”?

我还观察到,网络上很多人觉得这句话特别刺耳,尤其是那些喜欢他多年的老粉丝,感觉真心受到了伤害。

二:道歉难挽人心

随着争议持续发酵,苏有朋在8月29日发布了一篇长文道歉。

他解释自己是因“理想与现实落差下的冲动发言”,并向因他不恰当比喻感到不适的公众致歉。

他特别澄清:“‘卖艺不卖身’措辞不太恰当,但本意想表达的是,我听见你们想听歌的心愿了,请不要只为了我的一张老脸来购票。”

可惜,这番道歉并未能完全平息舆论。

一边想开音乐会挣钱,一边又嫌弃粉丝“白嫖”,被网友吐槽“吃相难看”。

很多网友甚至觉得:道歉声明重点仍在澄清自己,没有真正理解粉丝的失落。

三:为什么会翻车?

回头再看苏有朋这件事,也许他本意并非如此。

但说出口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

伤害一旦形成,道歉也只能是补救,而不是erase(擦掉)。

这场风波看似突然,其实是情怀与商业之间的矛盾。

苏有朋长期坚持“音乐人”身份,近年多次提及希望粉丝关注作品而非外貌。此次事件也反映出他对“粉丝经济过度商业化”的反感。

但矛盾之处在于,音乐会本身设置了VIP票(包含付费合影权益),这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

如果苏有朋团队,最初能够明确解释“体力有限,仅VIP可合影”并表达歉意,很可能会获得粉丝的理解和支持。

四:翻车的不是个例

苏有朋的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有多位艺人都曾因处理与粉丝关系不当而引发争议。

今年年初,演员曾黎将粉丝送的定制徽章挂在二手平台卖,被粉丝发现后不仅不安抚,反而指责举报的粉丝。

最后逼得粉丝道歉,自己却落得“失人心”的骂名。

李诞在直播带货时曾因嫌下单人少,骂18万观众“垃圾”,对没买东西的粉丝满脸不屑。

这些例子都表明,一些艺人在享受粉丝追捧的同时,并未给予粉丝应有的尊重。

我始终觉得,粉丝和明星之间,最珍贵的是“彼此尊重”。

你真心唱歌、演戏,我真心鼓掌、支持。

这是一段不需要“卑微”的关系。

而一旦明星开始把粉丝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甚至公开表达“不屑”,那距离人设崩塌,真的就不远了。

写在最后:

苏有朋此次事件为所有艺人提供了一个重要教训: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需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在与粉丝沟通时更应如此。

同样一件事情,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如果苏有朋最初能够委婉解释场地限制或时间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合影需求,并表达歉意与遗憾,很可能就会获得粉丝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这也提醒要理性追星,将作品与艺人本身分开看待。

我们可以欣赏一个艺人的作品,但不必将其神化或赋予过高的期望。

艺术追求与商业利益并非完全对立,但需要艺人和团队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既不应该完全迎合粉丝的所有要求,也不应该轻视粉丝的情感需求。

对于苏有朋而言,这不仅意味着需要注意今后的言行,也可能需要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音乐和粉丝的诚意。

9月11日的音乐会即将举行。

无论结果如何,这次风波都已经成为一个警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