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剪纸、狮头…禅城师生艺术作品惊艳亮相
更新时间:2025-09-04 18:04 浏览量:1
近日,一批由禅城区师生创作的艺术作品走出校园,精彩亮相禅城优品,成为一道亮丽而富有深意的文化风景线。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了涵盖陶艺、剪纸、狮扎、彩灯等传统技艺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充满创意,形式多样,生动展现了禅城区师生扎实的艺术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是禅城素质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一直以来,禅城区着力培养“五一”特质禅城学子,培养每一位学生都掌握1-2项艺术、体育、劳动技能,精通1门本土传统技艺,进一步凸显禅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势。学校开设了粤剧、龙狮、武术、陶艺、彩灯、剪纸、版画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在陶艺、剪纸、彩灯、狮扎等方面积累了丰富优秀的艺术作品。
禅城区内各校传统文化课程硕果盈枝
师生以匠心巧手
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
本次展出的作品有哪些?
快来一睹为快!
石湾陶艺作品
佛山陶艺以石湾陶塑(石湾公仔)为代表,石湾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名。禅城区陶艺教育特色彰显,全区中小学校均有开设陶艺课程。
《笑口常开》陶瓷狮头灯
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第一小学
该展出作品以狮头为载体设计成香薰灯,从灵动闪烁的狮眼到夸张开合的狮嘴,该作品既可供闻香之用,又具备观赏价值。
《春意满》陶罐
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第一小学
该作品作者周贵荣是佛山市陶瓷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精妙地捕捉了春日之神韵,将大自然的复苏与蓬勃生机展现得尽善尽美。作品曾在佛山市文化馆举办的“梦回山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展”中展出。
《只此青绿》陶艺作品
佛山市禅城区冼可澄学校
作品受央视春晚《只此青绿》舞蹈节目启发,以陶艺语言诠释古典雅致之美,展现古代侍女身姿婉约,造型上融入宋代陶佣的简约神韵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意境。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宋代由中原传入,盛于明清两代,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
纯色剪纸
“状元文化”主题剪纸作品
佛山市禅城区黎涌小学
黎涌村是名副其实的状元村,历史上广东出过9位状元,其中2位出自黎涌村,素有“一井二状元”美誉。《菜篮摇曳求学梦》(上)展现了状元伦文叙未成名前街市卖菜的景象,既显其清贫勤学之态,又暗喻黎冲村“菜根香里出状元”的传奇。《状元故里情》(下)以阴阳刻结合之法,用细腻线条生动再现状元简文会及第回乡的场景,作品兼具北方剪纸的粗犷与南方的精致,繁复镂空纹样尽显黎冲村古代状元风采。
衬色剪纸
《祖国,我为您自豪》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河滘小学
衬色剪纸通过多色彩纸和金属铜箔增强作品表现力。作品巧妙融合佛山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亚运元素,将岭南特色建筑造型与佛山舞狮融入背景,既彰显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也通过亚运主题传递佛山文化魅力与体育精神。
铜凿剪纸
《凿冬》(左)《阳生》(右)
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
铜凿剪纸是佛山独有的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800多年历史,佛山铜凿剪纸使用的材料是薄如蝉翼的铜箔,先雕刻出图案的轮廓,再运用特制的小圆珠凿,在铜箔上精心凿刻出圆点线条,从而构成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或生动的人物造型。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作为佛山首个剪纸传承教学基地学校,其学生作品曾获邀参加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的“铜凿剪纸艺术实践工作坊”获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佛山彩灯
佛山彩灯是“秋色巡演”中的主角,运用彩绸、色纸、通草片、绒球、金银箔等多种材料,通过绘画、裱贴、剪刻、缠丝、刺绣等多种技法,制作出形态万千的人物和形态各异的造型。
《灯映繁花》国画彩灯
佛山市禅城区三龙湾小学
彩灯巧妙融合了佛山彩灯和中国画这两种艺术形式,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进行装饰,以彩色颜料晕染花朵色彩,既体现了佛山彩灯的精巧工艺,又展现出中国画的艺术美感。
团扇
佛山团扇制作吸纳了中原宫廷技艺与岭南民间审美,形成独特风格。除经典圆形外,佛山团扇多见六角形、海棠形、蕉叶形等,呼应岭南园林的灵动意境。材质多以竹为骨、丝绢为面,扇柄常饰玉坠流苏,凸显“怀袖雅物”的精致。
《蝶戏繁花》 《紫韵生香》干花团扇
佛山市第九小学
传统团扇多以绒花、铜箔剪纸、珐琅嵌饰点缀。但佛山市第九小学的这两名同学创新使用干花点缀扇面,取鲜花盛放时最美的姿态,经脱水、脱色、烘干等工序,将花朵清雅凝于时光之中,凸显素雅清韵、芳华不凋。
狮头文化作品
佛山狮头是广东省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学校在开设狮头文化课程时,除了弘扬传统狮头扎作技艺外,还将狮头文化进行了各种形态的创新和拓展。
《狮头文创作品》
佛山市铁军小学
本次展出的狮头文创作品均由铁军小学老师欧琦辉制作,她同时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传承人,致力于探索佛山狮头扎制技艺的多种应用和衍生可能。其中《狮享信箱》(左一)结合3D打印技术和DIY彩绘将狮头设计成信箱,孩子可以把信放进去让家长回来时看,从而架起了亲子沟通的桥梁。作品曾受央视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该校学生的“佛山狮头艺术实践工作坊”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创意彩泥”作品
“创意彩泥”采用超轻黏土与石湾陶塑传统工艺技法相融合,是创新和传承的结合,区内许多学校对该创新课程开展探索。
《云岫青虬》
佛山市第九小学
该作品为梁家玮同学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品,其原型是《山海经》里的青龙。作品理念以“龙的传人”基调,以铁丝和锡纸为底,再用超轻粘土塑造龙身及鳞片,青绿色的龙躯,像裹着一层云朵,为此取名“云岫青虬”。该作品让东方神龙跃然眼前,传承与创意共绽光彩。
《齐天大圣》彩泥作品
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小学
齐天大圣孙悟空头戴凤翅紫金冠,两根长长的雉鸡翎张扬伸展,尽显神气。底座以蓝白粉等色彩模拟翻腾的云海,增添了奇幻氛围。作为非遗传承基地的澜石小学,积极探索“创新+非遗”文化课程,运用新材料与石湾陶塑技艺结合,有效推动文化传承与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审美力。
除以上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各学校还积极开设粤剧、十番龙狮、武术等课程。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4所“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0所“广东省艺术特色学校”以及34所“佛山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自2013年开展艺术项目点校建设以来,目前禅城已有48所艺术项目点校。区内学校积极结合本校人文环境资源,挖掘潜力,在艺术的普及与提升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并在各级各类的艺术展演中,创作展示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