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铜鎏金万寿纹释迦摩尼佛坐像独特的艺术风采
更新时间:2025-09-05 09:08 浏览量:1
十三世纪时,藏传佛教传入内地,为元朝皇帝所崇信。明朝继续扶植藏传佛教,但一改元朝专奉萨迦派的作法,实施多封众建,而宫廷造像则作为颁赐的定例品,由御用监佛作承造。永乐宫廷造像风格上乃以印、藏模式为原形,有机融入汉地传统审美意趣,表现为高度融合的艺术特征,并以铜质细腻,鎏金纯厚,装饰华丽,工艺精良著称。明初,由于汉藏关系的活跃,明朝中央政府为了掌控西藏等边疆地区,采取了多封众建的政策,多方笼络藏传佛教区域内地方豪酋和宗教领袖,一时之间,藏传佛教高僧纷纷来京朝觐,受赐听封,同时,明代皇家使臣不断西去,招纳赏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汉藏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汉藏与藏汉两种风格的造像同时活跃存在的现象。永乐宫廷「御用监佛作」作为最高权力的佛像制作机构,汇集了中原、藏地和尼泊尔的造像高手。他们继承了元代宫廷造像「西天梵相」风格,在力求符合佛法原旨和仪轨的同时,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变革铸成独特的北京宫廷风格,使得造型更加完美成熟,提高冶炼和铸造技术,彰显出雍容华贵的皇家艺术气派,见证了明代汉藏民族之间的融洽关系和频繁的文化交流,是明朝宫廷艺术的极大成就。
本品整躯造型大方,形象庄严,工艺精细,铸胎厚重,尽显皇家艺术气象,体现了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令人感受到工匠处理铜合金的高超技术,像身比例权衡合度,手、脚等细部极具写实性。虽是铜铸,却让人感觉到玉石的圆润,可见工艺水平之高。可谓宝光璀璨,娴静温婉的艺术美感,展现出中原地区特有的审美情趣,主体风格发挥了增光添彩的重要作用。造型更加端庄,装饰更加华丽,整体表现更加完美大方,其美轮美奂艺术表现世间罕有。磨工圆滑,刀法精密,圆润浑厚,不露刀锋,纹饰雕剔装点,极尽华美,夺人珠目。整器造型规矩,端庄大方,稳重典雅,雕工娴熟,刀工细腻,运刀如笔,可谓匠心独运。此尊造像显示出较为独特的地方特色,为了让释迦摩尼佛化身观音菩萨看起来更为挺拔,有意将腰身和手臂拉长,供在台座之上时,从较低角度仰瞻菩萨慈像,庄严之气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工匠,在一尊造像上能找到它的寺庙所属地以及工匠的名字是它极其珍贵的地方。整体比例舒展,形体挺拔硕大,胎体厚重敦实,给人以典雅庄重、雍容华贵的美感。可谓宝光璀璨,除由皇室施造并供奉外,难有其可能,品级高,极为珍罕。它是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汉藏风格造像,主要用于赏赐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艺术、工艺和宗教价值。
在过去近二十年的佛教艺术品市场上,明代宫廷造像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引领着佛教造像在艺术品市场上不断向前迈进。近些年,虽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佛像艺术品市场已趋向成熟,不再是明代宫廷佛像一统天下的尴尬局面,一些艺术性、工艺性较强和题材独特的佛教造像纷纷脱颖而出,受到市场的追捧。2017年10月2日下午,保利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清净广严一重要藏家珍藏永乐宫廷造像"在香港君悦酒店举槌,其中“明永乐铜鎏金胜乐金刚"以2000万港币起拍,5300万港币落槌,加佣金6254万港币成交(约5204万元)。然而,尽管如此,明代宫廷造像的价值和地位已经牢固树立,不可撼动。试想,如果艺术品市场上没有明代宫廷造像,如果佛像专项收藏中缺少明代宫廷造像,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缺憾。因此,今后的佛像艺术品市场上,明代宫廷造像仍将作为佛像中的尤物受到佛像艺术品爱好和收藏者的特别关注,继续发挥其重要引领作用。现在我们欣赏的这尊佛像,就是一尊风格典型的明代宫廷造像,由这尊造像我们不但可以欣赏到明代宫廷造像独特的艺术风采,更可以领略到明代宫廷造像在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