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粤港秘密大营救背后的史诗与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05 08:00  浏览量:2

《丹诚相许——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艺术文献暨廖安祥捐赠书画特展》 蔡显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粤港两地经商的地下党员廖安祥救出多位民主人士,被称为“梅州大侠”。

1941年1月,日军铁蹄肆掠华北、华南地区,国内几无安身之地。同时,“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党中央为保护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先后将茅盾、夏衍等文化名人从桂林、重庆、昆明、上海等地转移到香港。

抵达香港后,众多文化名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通过创办抗日救亡刊物、演出剧作、演唱歌曲、拍摄电影,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内战等种种作为,呼吁港英当局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抵抗日本侵略者,被国民党顽固派和日本侵略军深深忌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本侵略军攻陷香港,繁华一时的香港被暗云所笼罩。何香凝在香港创作的诗歌《香港沦陷有感》记录了当时的场景:“风云惨淡泣香江,百载繁华付渺茫。回首九龙租借地,版图暂入敌人邦。”作品里充满国土沦陷的悲痛,也体现出抗争不屈的斗志,成为当时文化界人士精神和气节的缩影。

为了抓捕滞留在港的文化界人士,日军封锁香港和九龙之间的水陆交通,分区分段展开地毯式搜查搜捕,并在报纸上发布启事,限令他们前往指定地点报到,否则格杀勿论。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1941年元旦,由周恩来带领并部署多方力量,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廖承志等人组织实施的粤港“秘密大营救”由此展开。

看似简单的营救行动,实施起来却是危险重重,当时港九海面已被日军封锁,交通线路呈断绝状态,好不容易找到的转移路线上密布日军岗卡,且时有土匪抢劫,而当时负责营救的敌后游击队,人力财力物力有限,营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参与营救的地下工作者和游击队员跋山涉水、历尽艰险,依靠超人的魄力、才干和智慧,突破重重关隘。

最终,历时200多天,中国共产党成功营救800多名抗日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以及国民党军政官员家属、国际友人,无一人被捕,无一人牺牲,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丹诚相许》一书中收录了被营救到安全地区的张友渔和夏衍写下的诗句:“当年受命拯精英,虎穴深藏绝险情。筹策偏多凭妙算,奇谋未少借神兵。”短短诗句,记录下了营救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和营救人员的智慧勇敢。而首批被营救的文化名人之一、著名作家茅盾在《脱险杂记》中评价:这场营救工作是“抗战以来(简直可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时隔多年,营救过程中的颇多细节已难以回溯,其中有一位侠骨丹心、无私无畏的英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他就是当时在粤港两地经商的地下党员廖安祥。秘密营救期间,廖安祥利用“义顺源”商号作据点,掩护并救出了被困香港的何香凝、柳亚子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因而被称为“梅州大侠”。回顾这段经历,他只是谦虚地表示,“我曾参与营救被困在日本铁蹄下的一批文化人脱险的工作,只是尽了一点作为中国人抗日救国的义务”。他的功绩一直被历史所铭记,1992年,廖安祥将自己多年珍藏的103幅字画全部捐给家乡新建的大学,这些作品的作者中,很多人就是他当年参与营救过的文化名人。

大营救的壮举蜚声海内外,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为新中国文化建设和繁荣具有深远意义。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的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深刻感受到党中央与知识分子“是真正的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成为各个文化艺术领域的领导者和佼佼者:茅盾曾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蔡楚生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拍摄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夏衍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培养了大批电影人才;叶浅予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金山成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艺术作品是历史的生动记录者,是无声的教科书。当我们在史诗和艺术的交融中,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心中涌动的是对革命先辈英勇和智慧的深情颂歌,更是激励自我无所畏惧、奔跑向前的奋进力量。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